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森林资源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在调节生态平衡、净化人类生存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文以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海棠山;森林资源;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33
  引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维持生态稳定、保护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文明的重要保护区域。地处于辽宁西部的海棠山自然保护区,是维护辽宁及辽河地区生态平衡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天然林区,因此对其森林资源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简介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的低山丘陵区,其地理坐标为N41°47′30″~42°00′00″,E121°41′15″~121°52′30″,总面积3150hm2,整体走势由东北向西南,平均海拔420m。其中青龙山海拔最高,为737m。保护区有9条河流经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性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常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土质为棕色森林土,土层较厚且干湿度适宜,植物物种丰富[1]。
  2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分析
  2.1 植被资源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资源面积高达2537hm2,其中3/5为天然次生林,是辽西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林区,林区中还保留着400a的油松。保护区的林木区系丰富,主要有华北、蒙古、长白植物区系。其中包括维管束植物970种,涉及118个科、53个属;木本植物将近180种,约占辽宁省种类的50%。此外还包括792种草本植物。全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中,种子植物占844种,苔藓类植物占105种。黄菠萝、水曲柳、紫椴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濒临灭绝的黑桦、花曲柳、东北山梅花、赤色杨等珍稀植物也在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中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区的树种主要包括花曲柳、蒙古椴、山杏等。人工林区的树种主要包括油松、红松、樟子松等。
  此外,不同地区物种的类型也极为丰富,如属于北温带的柳、桦、杜鹃、针茅、野古草等;属于北美的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等;属于东亚的狗娃花、兔儿伞、锦带花、李叶溲疏等;属于旧大陆温带的益母草、石柱、剪秋萝、华北紫丁香、丛生隐子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物种在其各自的区域中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与原来物种地生存环境及条件相似的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群特点,能更好发挥种群优势。
  2.2 野生动物资源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幅员辽阔、植被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给野生动物的栖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研究统计,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有229中,其中陆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有162种,当中包含73种省级保护动物,涉及21个目、53个科。具体包括6种两栖类生物,主要为黑斑蛙,也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华蟾蜍和花背蟾蜍;爬行类动物12种,占辽宁省存在爬行物种的50%以上,如棕黑锦蛇;鸟类120种,占辽宁省鸟类种数的近1/3。此外,蝙蝠、刺猬、狐狸、蒙古兔等种群数量丰富,还有金雕、白鹳、黑鹳、大鸨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雀鹰、大天鹅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棠山自然保护区是鸟类南北大迁徙的重点停泊区,对世界上鸟类保护工作做出重要贡献[2]。
  保护区还拥有550种无脊椎动物,涉及13目、122科。其中昆虫类占506种,其余为蜘蛛类。昆虫是森林生物链中的重要成员,为一些食虫类动物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同时,昆虫间的弱肉强食关系使得各种群间相互制约,维护了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
  2.3 微生物资源
  除了丰富的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外,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也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包括109种大型真菌,对分解枯枝落叶、为植被输送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医药、食品行业提供的丰富的物质资源。
  3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
  3.1 水源涵养的作用
  森林植被具有优秀的水源涵养功能,被称为天然的“绿色水库”,进行水源涵养的主要技术手段便是绿化。为不断增加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的水源涵养作用,在保护区实验区内选择宜林荒山荒地栽植保护区原生树木,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辽源地区的水源涵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海棠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净化和过滤,当地人的用水质量得以提高。在洪涝灾害发生时,森林还能发挥巨大的蓄水能力,防洪防涝。
  自然保护区的林木之所以能提供强大水源涵养能力,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树木冠顶建立的天然屏障能够截留一部分自然降水,使其加入到林木本身的循环系统中;林间形成的枯枝落叶、苔藓等物形成水分吸收层,当有水流经过时能够有效储水;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改善当地土壤的蓄水能力,树木根系在土壤间盘根错节的生长以及各种地下昆虫的活动使得土壤内部空隙增加,蓄水能力大大加强。
  3.2 防风固沙的屏障作用
  科尔沁地区的沙尘南移给阜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长达20km的森林植被构成的天然屏障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阻挡了沙尘对阜新地区甚至整个辽宁地区的侵袭,为城市的长期发展和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此外,从生物工程的角度分析,保护区植被恢复工作中种植的各种林木、地表植物以及森林生态环境形成后自发生长的各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固沙作用。强大的地下植物根系网络能有效将保护区周边的沙粒固结,减少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此外,植物根系的蓄水作用加之枯枝落叶腐烂后在地表形成的保护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沙化,促进砂石成土作用的发挥。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能够从多方面对减少沙尘对阜新地区的侵袭,是一项庞大的防风固沙工程。
  3.3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经过长期对海棠山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使原本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巨大的改善,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为珍稀植物和濒危动物物种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跟踪监控设备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保护区内珍稀物种及伤病动物的实时监测,观察其栖息情况及健康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刻实行动物救援计划。保护区的建立使经济快速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得以同时进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
  3.4 调节当地气温环境
  生态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还能起到调节当地气温及空气湿度的作用。夏天,林木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速率加快,能够将其体内的水分快速释放到空气中,水分遇热空气后蒸发能够有效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剧,能够向大气中释放更多水蒸气,增加森林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而在冬天,林木与外界的交换工作速率变慢,阳光照射带来的热量很难被散发出去,通过森林屏障的防风效果及保温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冬季的气温,打造冬暖夏凉的适宜气温环境。因此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能够减少森林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使得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从而为森林中的动植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给周边居民带来更舒适的温度感受。
  4 结论
  通过加强对海棠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原有自生林的恢复并不断扩大人工林区面积等措施,使其生态屏障的作用得以长期有效的发挥,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涂礼坚.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创新[J].现代园艺,2018(16):232-233.
  [2] 鲁小波,陈晓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省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05):93-100,119.
  [3] 陳晓颖,鲁小波,杨树勇.阜新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与管理问题探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6(02):5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