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冲击。如何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管理难题。基于此,介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的制定办法,以提高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政策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81
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的开展,加速了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人类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就是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保留一些原始地貌的土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然而,自然保护区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理,而自然保护区自身的经济效益,始终是困扰着其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如何推行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是摆在相关工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的重要性
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0 000处自然保护区。在这些自然保护区中,动物和植物可以按照原本的生活方式生存,生态环境和生物链也基本按照原本的生物架构维持[1]。目前,全世界的自然保护区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设置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了解程度,保护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保护物种,为子孙后代留存财富。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经管理方式主要是自主经营,政府只是起到监督管理与政策支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已经向生态保护圈的方向发展,管理的开放性、多样性、融合性程度加强,要求管理者提高可持续管理的能力[2]。
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行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政策,主要有以下3方面意义:1)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营收能力,保障管理部门有充足的资金安排日常的管理活动,尤其是增进很多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的营收能力;2)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性,增强管理者的科学意识与可持续意识,减少营收创收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监督执法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经营,保障其经营管理活动有秩序进行,提高自然保护区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
2 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性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体制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相比较为滞后,存在管理错位现象,导致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费严重不足[3]。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阶段,一些自然保护区在市场化浪潮中迫于自养压力,只重视经营而疏于管理,出现了很多营收创收不规范的现象。
2)我国自然保护区主要采用单方管理的管理制度,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的有关经营部门,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民众、社会组织在管理中集体失声,给具体的管理政策执行带来了很大难度。一些自然保护区存在明显的无分类管理现象,导致管理的约束和失控现象并存。
3)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一些自然保护区仍然以单一的保护手段为主,忽视了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政府的管理压力逐年增加,导致自然保护区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负担而不是财富。
3 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发展
3.1 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3.1.1 建设分级管理制度
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要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区与自身的经济建设目标整合,提高本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为自然保护区“造血”。一方面,政府要改变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清的现象,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限完全交付给管理机构,并建立保护地管理体制模式序列。按照“意见征询—意见统一—协议签订—设立共管机构—责任转移”的流程,加速现代化自然保护区共同管理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要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纳入年度经济计划,按照资源整合、资源配置、资源优化等模块,科学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资源。
3.1.2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统一性
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与沟通作用,为不同的企业、群众组织、社区组织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要正确看待政策调整作用,进行综合配套的政策改革,提高政策指定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新出台的政策要尽量考虑原有的管理政策,吸收原有政策的经验教训,避免频繁的政策更改,给每一道管理政策一定的适用期限,通过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为政策的执行扫清障碍。此外,改进自然保护区现有的人员编制,根据保护区的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行公务员制度,提高管理人员与运行维护人员的稳定性,提高自然保护区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3.1.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改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要加快自身的市场化制度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自然保护区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级,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职责,按照不同的管理政策进行市场化改革。合理制定自然保护区的门票价格,改善自然保护区的服务,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在这种市场化的经营改革中,自然保护区要重视强化保护管理职能,提高监督与管理在市场化经营中的作用,加强对本地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缓和与社区之间的矛盾。
3.2 拓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体
3.2.1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公开透明度
拓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体,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活动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共同开发管理的合作伙伴了解更多的市场化经营细节,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实际资源情况,提高不同管理主体对经营活动的认同。这个过程中,保护区的政府机构也要强调自身的行政属性,尤其是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加强对非法占有保护区资源、非法从事自然資源开发、非法进行自然资源倒买倒卖等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可持续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此外,保护区机构要加强对营收创收活动的规范性监督与管理,整合自然保护区的利益与周边社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市场经济活动的满意程度。 3.2.2 提高管理过程中的群众参与
拓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体,保护区机构还要提高管理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度,提高民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自发性。保护区机构可以采用生物圈保护区的功能划分方法,拓展保护区的保护活动范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协调性问题,减少资源保护过程中的民间阻力,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理解。保护区机构还可以将开发与经营的利益与共同管理的主体共享,通过经济手段将保护区的利益与周边社区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民众明白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就是保护自身权益,通过经济奖励手段和精神激励手段提高社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
3.3 优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配置
3.3.1 协商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法规
优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配置,保护区机构要建立公平协商制度,保障当地群众支持政府的行政决策,并参与到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来。一方面,保护区机构的各项活动要获得周边地区居民的授权,提高经济开发活动的合法性,并充分吸纳民众的观点和意见,提高保护性开发政策指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机构要设置一定的政策管理缓冲地带,协调好保护区、民众、政府主管部门、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制度上与政策上扩大民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提高管理的可持续性。
3.3.2 优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方式
优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配置,保护区机构要联合政府管理部门,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避免单一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而造成安置资金与安置地的管理问题。在新的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保护区机构要做好资源调查与整合工作,适当安排当地居民在保护区经营活动中就业,解决社区人民的生存问题,降低管理过程中的阻力。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更多考虑人的生存与人的发展,协调好保护区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3.3.3 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工作
优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配置,保护区机构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生态建设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是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始终坚持生态性原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做好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免短时间涌入过多游客对保护区的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加强生态宣传,提高游客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开放式、参与式、适应式”的现代化资源管理,提高保护区管理政策的可持续性。
4 结论
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政策,要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加强经济约束与经济控制。研究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有助于政府部门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自然保护区发展中的不足,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经营方式。因而,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与经营意识,加强生态建设理论学习,并在管理与经营实践中探索提高自然保护区发展可持续性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振海,高文彬,李龙.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9(1):93-94.
[2] 郑艳芳.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17-218.
[3] 侯雨峰,陈传明,胡国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可持續生计评价与分析[J].湿地科学,2018,16(4):530-536.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