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工程是现今的热门行业,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与人员素质问题,使得在工程进行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污染现象,使得周边的环境在竣工之后也一直处于被污染的情况之下。为了保护环境,使得工程在竣工之后也能够保障良好的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绿色施工思想,建立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从而保障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当中便对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与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指标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1.1实用性
  建立指标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指标建立的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非常重要,评价体系所包含的指标中有的可以直接量化,而有的只能间接量化,针对那些无法进行直接量化的指标进行科学化分析法实现定性量化。假如不能找到比较合适的量化考核指标标准,则应当进行相应的目标评价,达到间接赋值量化的目的,保证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指标的选取还应当考虑数据的难易度和可靠程度。
  1.2系统性
  綠色施工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分解成多个子系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直接分析其特点,选择相对具有强烈代表意义的典型性问题,有效的避免出现重复问题,尽量避免或是简化现场操作的繁琐程度,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1.3可持续性
  评价指标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使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尽力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能源的浪费,从源头上杜绝环境负荷的加重,指标体系不包括最终的污染治理问题,将环保概念贯穿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和中期。
  1.4动态性
  依据时代特征情况,评价体系应伴随整个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变化。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概念,在此概念中它时刻的关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及时的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积极响应,为绿色施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1.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具有逻辑性,而定量分析具有准确性,两者各有优势,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会使结果缺乏可信度,因此我们要在定性分析中加入定量分析,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研究结论更加科学严谨。
  2绿色施工评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施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环境保护
  建筑施工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筹备工作。施工方是否具备先进的技术工艺、使用环境友好型耗材以及引进全新的绿色管理模式是绿色施工能够实现的核心所在。
  2.1.1噪音污染:在施工过程中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而且这些噪音具备较强的突发性,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的噪音污染。
  控制对策:必须使用低震动、噪音小的机器,采取隔音措施,力求将噪声污染控制在当地噪音污染的限值范围内,减少对周围居民的伤害。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实施动态监测。
  2.1.2大气污染:建筑施工会造成强烈的扬尘污染,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来源广泛而且诸如场地平整和混凝土搅拌等引发的扬尘问题无法规避,因此控制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控制对策:应当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实施粗放式的施工模式,加强项目管理,有效的控制项目施工中造成的扬尘污染。设定严格的扬尘排放控制指标并且实时监测,采取遮挡措施抑尘,并采用喷雾设备降尘等。
  2.1.3固体废弃物: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固体垃圾是一项重要的污染物,而这项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垃圾,其中所含的重金属会污染存放土地,固体物的堆积会占据大量土地,破坏土壤结构甚至会造成土地塌陷等,其影响之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控制对策:建立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分类回收管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特别是有害化学品废弃物应有专人负责回收分类销毁,分类率达100%。
  2.1.4土壤破坏: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土地的浅层地质正在遭受严重的侵蚀,且由于地貌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地表的覆盖植被,有些不良建筑行为还对周边耕地土壤造成巨大且无法想象的破坏。未经处理以及回收利用就排放的建筑废水以及大量使用的化学药剂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也会导致土壤污染。
  控制对策: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1.5水污染: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废旧垃圾和废水,例如地基钻探等产生的地层废水,与工地中产生的建筑污水混合在一起,造成整个水体的污染,危害周围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控制对策: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置排水沟,雨水、污水应分别
  排放;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厨房应设置隔油池,并且化粪池和隔油池应定期
  清理;工程污水应采取有机质分解、沉淀过滤等措施,达标后排放。
  2.1.6光污染:此污染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型污染,这是因为在项目的施工中很多工程都是夜晚施工,一些大型的探照和切割、焊接等都会产生很多火光。长期在光污染环境下作业,容易造成施工人员视觉疲劳,情绪紧张,影响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同时,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引发不良生态后果。   控制对策:夜间进行切割焊接作业时,应用挡光设备;项目现场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加装保护罩,防止强光外泄。
  2.2节材方面
  2.2.1影响因素:
  (1)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缺少专业的绿色施工职能监管部门及人员导致工人在拆除建筑物体的工程中处理不当,很多时候野蛮操作导致可以再利用的建材受破坏,同时拆除的建筑材料不能妥当处理充分再利用。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需要填充的工程没有选择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3)在施工建材模板类型的选择上不能精准的预测,造成原材料浪费和建材损耗。
  (4)使用的钢筋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合理或是作业篷布置不妥当、周转材料使用频率低下等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情况。
  (5)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由于采购地与建筑施工工地距离较远,在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情况。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特别是大体积浇筑可能会造成较高的损耗率。
  2.2.2控制对策:
  (1)施工建材应选用綠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材料,采用新设备、新科技、新工艺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2)临时设施应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
  (3)建立废弃物现场回收再利用制度,分类回收可利用的废弃物,并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控制余料的产生,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适宜的材料运输方法和工具,降低运输损耗率。
  (5)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优化钢筋等线材的下料方案,采用科学的连接方式,节约钢材的使用。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结语
  绿色施工指标数量非常多,但我们又必须充分而全面地进行分析,为避免漏掉和重复进行,所以我们要对指标进行排序和调整,以便确保绿色施工评价总目标与重复性指标对小目标的影响尽量小,希望能够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一个合理有效并且全面系统的指标评价管理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的评价管理绿色施工过程。所以在体系建设当中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免遗漏重要信息,影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
  参考文献:
  [1]彭麟.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2):199-200.
  [2]张立娟,刘晓璐,乔春蕾,康春霞,乔丽艳.绿色浪潮背景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问题及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2):66-69.
  [3]贾晨琛.施工全过程视域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王小宇,陈英杰.医院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9):32-33.
  [5]张书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与体系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10):182-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9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