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共享经济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为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共享经济近年来在诸多领域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涵盖住宿、金融、交通、医疗到餐饮等多个行业,共享经济对企业商业模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则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共享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政府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共享经济在我国从理论走到现实,迅速发展。共享经济的崛起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习惯,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早在1987年,“共享经济”这个术语就由Marcus Felson和JoeL. Spaeth于论文中提出。而共享经济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经济模式。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在国外的研究里,有时也被称作“分享经济”常与协同消费混用。归纳前人研究,本文定义为“基于互联网平台,个人或者组织将闲置的资源短时间内出租从而获得收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本文认为,共享经济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交易者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十分便利地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等,使人们能够享用更加便利、舒适和实惠的商品与服务。
   二、  影响共享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经济剩余。经济剩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过度消费的产物。通俗的说,即为:闲钱、闲物、闲工夫。共享经济的目的便是通过出售闲置资源而获得收益。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在租用商品时可以获得未充分利用的商品。通过共享经济的平台,人们自愿提供未充分利用的消费品,例如汽车,房屋,停车位,服装等。
  (二)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共享平台基于地理信息和用户偏好,通过算法精准匹配,一旦匹配完成,合同和支付将几乎完全自动进行。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和定位服务(LBS)技术的发展。
  (三)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这也促使人们考虑如何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地使用资源,降低环境成本的同时也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因此,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一个解决途径。例如在共享汽车方面,人们通过租车、租座位来利用他人闲置的车辆,替代了购车行为。从个人角度来说,降低了车辆的购买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从环境角度来说,减少了碳排放。
   三、共享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影响
  根据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共享类型分类,共享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四种模式,我们所说的共享经济关注多集中于个人的分享,以C2C和C2B为主:(1)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互动。消费者向他人提供消费品的暂时访问权限,充当小型租赁代理机构。(2)消费者对企业(C2B)的互动。企业通过众包满足临时性的劳动力需求,外卖和快递平台的整合,都是很好的例子。(3)企业对消费者(B2C)的互动。这是从销售产品转到租赁服务,企业以“租”代“售”。(4)企业对企业(B2B)的互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闲置资产的共享,共这样不仅能够更高效的节约社会资源,还能促进企业通过合作达到双赢。
  而共享經济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有:(1)闲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短租平台还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尤其是在拥挤的都市,使人均能源效率更高。(2)消费理念的转变——由买到租。传统的消费理念是建立在商品的所有权上,人们通过购买商品,获得所有权进而进行使用。而共享经济并没有转让所有权,却能让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权。(3)驱动产业升级,带动创新技术发展。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进,涵盖了医疗、教育、交通、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也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企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
   四、 我国发展共享经济的建议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要跟上。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及时跟上,监管机构要有创新监管思维,使共享经济在合法合规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二)完善保障体系。伴随着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消费者权益保障和劳动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要让市场力量主导行业发展,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意见;另一方面,加大对失信、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避免垄断,形成健康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下,谁拥有的资源更多,谁就越容易获得主导权,形成一家独大的态势。要促进企业间资源开放的共享,形成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6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