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市场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城市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建筑结构设计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属于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现如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各个地区的地震灾害也在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的冲击越大,所造成的损失也越大。文章通过对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之后依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随着地震灾害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大,无论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是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不断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强化建筑结构稳定性,提高抗震性能十分重要。
1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除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还存在建筑物负载以及空气作用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由此提升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1地基择址存在不合理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建筑占地逐渐扩张,部分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不顾建筑应建在开阔平坦的密实土地,遠离河流等建造原则,哪里空间大就在哪里建筑施工,选址不当导致建筑抗震能力较差。
1.2建筑设计人员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建筑设计人员部分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不够扎实,对建筑施工的许多环节也不甚了解,在进行设计时自然会有许多力不从心的方面,甚至是不能很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不利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3建筑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存在不足之处
我国建筑结构大多以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为主,在变形控制方面不仅加大的钢筋结构的负担,效果也并不明显,因此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的刚度,但又会导致建筑平面布局刚度不均,更加不利于抗震设计。
1.4建筑工程中的地基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需要有数据资料较为完善的地质勘查报告书来为建筑物的设 计提供参考依据。这样来选择合适的地段来开展建筑工程,但是因为一些建筑工程的工期较短,一些单位的设计人员会 忽略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的环境考察工作,直接开始建筑工程 的结构设计工作,这样会为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工作带来一 定的施工隐患。
1.5公众抗震意识淡薄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和平安定的 生活使得除地震多发区的人们以外,大多对建筑防护性能重 视程度不足,给抗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不利影响,同 时部分建筑商基于利益作出偷工减料的行为,进一步阻碍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创新发展。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最大限度上安排多道抗震防线。由于多个延性相对较好的分体系会构成一个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有一定延性的结构构件共同协作。比合如延性框架以及剪力墙构成了框架-剪力 墙结构。在经过了级数较大的地震之后,往往随之而来是多次的余震。如果只设计了一道防线,则余震带来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已经受过损伤的建筑物带来命的 一击,而造成倒塌。为了防止大地震时发生倒塌,需要在抗震结构体系中设计较大的内部、外部冗余度。运用的耗能构件需要满足较好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加强其抗震能力。判断薄弱部位的基本因素是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发生强烈地震的过程中,构件没有所谓的强度安全储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实现楼层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处于相对均匀的变化趋势。且不能过分重视局部的刚度和承载力而忽视了整体的协调程度。对于从总体上加强抗震性的手段,效果较为显著的手段是重视薄弱层的设计,能够具备充足的变形能力而不会发生薄弱层转移的情况。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策略
3.1 选择合理的建筑场地
提高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其中,合理的选择建筑场地是其抗震性得以提升的首要工作。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建筑地形进行选择时要选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这样能够降低建筑结构的抗剪力强度,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此外,建筑工程现场的土质情况也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尽可能选择土层硬度和密度较高的地段进行施工建设,这样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本身的荷载力承重要求。传统的建筑物建筑基地往往存在河岸边缘、采空区和软土土质层问题,这些地段对建筑物自身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很容易在地震来时发生沉降和塌陷问题。为此,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要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3.2 选择科学的抗震结构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研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对抗震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合理的抗震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尤其是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结合设计时一定要做好抗震结构设计,选择刚性较强的建筑结构方案推进建筑结构设计。第二,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较好,能够有效的吸收地震能力,为此,必须选用科学的抗震结构,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
3.3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工作
对建筑结构的参数计算工作进行合理推进十分重要,其能够对可能形成的损害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为此,负责建筑结构参数计算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多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受承受的各种力进行计算,从而明晰建筑物可能承受力的数值。此外,为了能够保证参数计算工作的有效性,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并通过地震模拟来观测模型所承受的力是多少,最后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和整改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参数进行修正,这样便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可能性。
3.4 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多重抗震防线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通常情况下,抗震防线多能够给建筑结构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抵御地震所带来的威胁。为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要对第一道抗震防线的采取延展性构建,延展性构建对建筑物本身的抗剪力作用有着更高的适应性,且即便在地震中发生损坏也能让其它的防线继续发挥着抗震作用。如此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能够将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得以最大化发挥,从而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强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对于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多以采取科学有效的设计理念,通过科学的抗震策略,关注关键部分,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詹焕辉.一种混凝土框架节点内钢筋的(抗震)锚固的设计与应用[J].江西建材,2018(14):114-115+117.
[2]崔娟,杨霄,蒋炳丽,王力,沈敏杰.连体结构中连体桁架选型和幕墙索网的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8,48(24):41-46.
[3]金志鹏,刘凡,郭云道.混凝土箱型柱设计参数变化对其塑性变形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8,31(04):35-40.
[4]徐增茂,马克俭,毕永辉.新型高层装配式蜂窝型钢网格盒式双筒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J].空间结构,2018,24(04):74-80.
[5]张文莹,杨联萍,余少乐,张其林,崔家春.双面叠合剪力墙关键问题研究:水平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2):28-41.
[6]盛金喜,李慧民,马海骋.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结构易损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2):8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9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