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规划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生活教育与治疗训练的康复场所。近几年,众多相关研究者已关注到该领域的设计,但其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仍未做到针对性与创新性。本文将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提出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的设计策略,为自闭症儿童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助益的康复环境,同时希望对未来该领域设计研究提供出多元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策略
1 自闭症儿童的相关概念与背景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产生于儿童初期的一种包含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1943年,自闭症由美国的Kanner专家提出并描述了这个类患者的特征如下:与他人的情感接触严重缺乏;怪异刻板的动作行为、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语言沟通严重不足;高水平的视觉,在空间记忆或机械记忆能力方面常高于普通人。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自我刺激过激、自我伤害、刻板等行为是自闭症儿童最常见的行为。
据统计,我国自闭症儿童数量已超过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在这个庞大的数量中,仅有不到5%的患儿接受了康复治疗,众多康复机构中,约80%为民办机构,其康复环境、康复服务及康复设备面临着种种考验。近十年来,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环境有所重视,笔者也将结合所学专业,从康复空间的布局与规划着手,提出一个尊重患儿的心理与需求并助成长、助康复的空间规划体系。
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其一,患儿对情绪控制具有障碍,自闭症儿童对情感难以做出正确的表达,常常出现惶恐与焦躁的情绪。患儿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人的情感也无法体会,表现得很冷漠;其二,患儿具有独处与角落心理。自闭症儿童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被介入其他的规范与准则,他们具有一定的模仿力,但经常错误的运用,阻碍自身的社会性发展;其三,自闭症儿童患有语言交流障碍,在沟通能力方面,他们很难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言语运用不当,长期如此也导致了患儿不主动、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最终失去了沟通与社交能力;其四,自闭症儿童具有同一性和刻板性,患儿对生活环境与生活规律具有依赖性,他们认为一成不变就是安全感,他们反感变化,一旦发生变化会引起暴躁与焦虑的情绪。
自闭症儿童的部分心理异常特征导致了患儿出现妨碍性行为,异常的情绪可能使患儿出现自伤及破坏性的过激行为;刻板性心理会使患儿出现多动、兴趣狭窄等异常行为;长期具有同一性心理会使患儿缺乏社会融入性,也将导致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认知能力不足;患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会使自闭孤僻的性格放大,最终将使沟通与社交障碍严重化。
3 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
3.1主题性规划设计
空间环境的规划也是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一部分,将教育纳入环境规划中,可以更好的达到康复目标。空间规划应与教学主题相匹配,保证环境规划创设的条理性,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达到教学目标。康复空间是自闭症儿童的天地,患儿喜欢一成不变但对其社会性发展会造成障碍,这里要提出“大环境不变,小部分改动”的规划策略。
空间规划应具备归属感与社会融入感,设计过程中可纳入部分自然元素与户外元素,例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案带患儿们一起布置一下自然角,把秋天的特征布置在自然角内,落叶、果实、树枝等,营造一个温馨的“收获乐园”;教室内也可添加一些秋天的色彩,让患儿对秋天的概念有所了解。此时,教学内容与空间规划完美融合,患儿可通过课堂活动及环境对课程有所认知,并对外界的环境有了初步了的了解。
3.2围合性规划设计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角落心理,由于他们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将自己身处角落中活动来增加安全感与依托感。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规划应具备围合性,可在空间中提供出半封闭式独处角落或亲子交流空间,处于围合性空间中可以消除患儿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
在康复空间内部,可通过移动桌椅等设施来搭建围合空间。在课下时间里,教师或家长将座椅半围合的摆放在室内角落,患儿可以借此拥有独处的时光,消化课堂学习内容,提高自身认知,围合性空间的干扰性较小,能够增加患儿学习的专注力;如果在课堂中突发特殊情况引起患儿出现不稳定情绪,也可运用此空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活动空间中提供亲子交流空间,设置弧形或半圆形半包裹的桌椅设施或者半封闭的隔断,在此空间中,亲子之间的活动将不受干扰,可进行互动性的游戏与学习,提升亲子之间的情感与熟悉度。
3.3共享性规划设计
共享性规划是在室内活动场地中纳入多样功能区域,满足患儿在空间内可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不同种类的游戏与活动,该空间内可增设交流区、沙盘区、涂鸦区、游戏区、阅览区、互动区等,且每个区域呈半封闭,由于自闭症儿童具有兴趣狭窄、交流障碍的特性,空间的功能多样化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异常特性。
共享性规划具有互动交流的功能,患儿们可一同进行同一项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增加同伴间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高语言交往、情感交流与共同合作的能力;共享性规划具有的促进活动与扩大爱好的功能,空间内的多种游戏活动区域会激发患儿的好奇心,从而对其增加活动兴趣并积极的认知事物;共享性规划能够激发患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够从中发掘出特殊性天赋。
3.4 自主性规划设计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空间中布置小汽车、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场景,让孩子在游戏疗法中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空间中设置生活体验区、农场体验区、四大发明区、戏曲大舞台区等,并在体验环节中运用具体事物,配合情景教学方式建构自闭症儿童的知识体系,塑造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空间中设置儿童职业体验区,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的工作场景,倡导以儿童为主体、家长为客体的体验理念,家长和儿童在互动中共同完成职业体验,让孩子体验不同职业的主要职责,不仅能够增进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不断地激励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不断挑战自我,在鼓励中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动力。
4 结语
自闭症儿童是具有特殊性的弱势群体,其康复空间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空间规划设计,设计时应以人为本,更多的考虑到该群体特殊性。本文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探索出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并从主题性、围合性、共享性与自主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希望本文的理論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同时呼吁人们对此类群体拥有理解和关爱的心态并接纳他们。
参考文献:
[1]王宇: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初晓乐:自闭症机构环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 社科学论[J]2014.12:166-167
[3]于博、王文涛:自闭症儿童交往空间探究 大观[J]2017.08: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