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养猪业不断发展,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散养户逐渐退出,但是猪疫病的发生却始终影响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猪疫病的发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现就其新特点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猪疫病发生的新特点
1.1猪病混合感染增多
在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个规模养殖场内存在多种高发传染病,虽然养殖规模扩大,但是其生猪饲养管理提高较慢,养殖环境不良,利于几种疫病在同一个猪场同时发病,造成大面积混合感染。有一些养殖场在外引猪群时,没有进行充分的隔离和严格检疫,造成一些新的病原入侵养殖场,使混合感染变成常态。如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就会造成仔猪免疫力降低,仔猪饲养管理若再不及时,就会造成仔猪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出现混合感染,增加仔猪死亡率。
1.2呼吸道疾病越发严重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饲养密度较大,通风不良,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规模化猪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经调查,发现目前较常发生的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气喘病,其中最高的的发病率可达60%左右,死亡率高达20%左右,如果再存在继发感染等问题,造成的生猪死亡率就更高,严重威胁规模化生猪养殖。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剖检主要可见猪气管、肺部及胸腔等部位存在出血、纤维素性渗出等现象。
1.3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猛增
虽然目前一般规模化猪场的母猪都实行人工授精技術,但是仍存在能影响种猪繁殖的疾病,并通过问接接触传播。调查发现,主要流行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及猪布鲁氏杆菌感染等。当规模化猪场的种猪群感染上这类疾病后,直接影响种猪的生产性能,即使不影响繁殖,生产的仔猪弱仔率也非常高,严重影响规模化种猪的效益。
1.4猪疫病治愈率降低
随着猪疫病的发展,混合感染较多,药物使用不规范等一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目前猪疫病治愈率急剧降低,即使能够治愈,疾病的治疗周期也在加长,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治疗周期延长会增加生猪的养殖成本,降低生猪养殖效益。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二是长期大剂量使用一些药物,造成猪免疫器官受损,抗病力严重下降。
1.5免疫失败不容忽视
目前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免疫失败的问题需得到更多的人重视。目前较为常见的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一些免疫抑制疾病导致,二是由一些非疫病因素导致。目前导致生猪发生免疫抑制的较为常见的一些疾病有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及猪瘟野毒感染等,都会造成猪发生免疫抑制。这些疾病一旦侵袭生猪,就会攻击猪体的免疫器官,使猪体发生免疫抑制,免疫力不断降低,造成疫病频发,死亡率增加。
2新形势下的疫病防治方法
2.1继续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生猪养殖虽然规模在不断向上突破,但是猪群的饲养管理提升幅度不大。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场及其所属的地区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首先应保证猪群的生长环境卫生,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是要保证猪舍的通风,降低猪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病原微生物密度,再次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做到应消尽消。
2.2做好免疫监测工作
要想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就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发生情况制定本场的免疫计划,在严格执行本养殖场的免疫计划的同时,还应对该场做好免疫监测工作,不能盲目的认为做好了免疫接种,就能有效防止疫病发生,还应做好评估工作,了解免疫接种后的效果。
2.3重视外引猪群的检疫工作
目前新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外引猪这一途径,造成猪群出现新的混合感染,所以一定要重视外引猪群的检疫工作,做好隔离,做足隔离时间,只有经过严格的检疫隔离,才能将外引猪进行混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