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镇水土保持工作有关问题及对策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观点就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但是现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不仅会产生土壤流失,而且会在大风天气形成沙尘,增加空气尘埃,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对原地貌、植被的破坏必然导致水土资源的流失,城市水土流失的加剧,不仅危害着城市的环境,更是对居民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开展城镇水土保持工作对构建城市生态体系框架,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镇水土流失的危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和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等,都容易导致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一旦发生严重的滑坡塌岸、河道淤塞等灾害,将影响城市生态景观,危害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防洪安全,导致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同时,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会连带发生沙尘暴天气、雾霾天气等,这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低下。而水土保持做得好,居民的生存环境就得以优化,生活质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2城市水土保持的目标
  开展城镇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蓄水”
  “保土”“抑尘”和“生态宜居”这4个目标。“蓄水”,通过“蓄、渗、滞、净”等水土保持措施,涵养雨水资源,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使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减轻城市排水压力;“保土”,通过“拦、护、苫、固”等防护措施,有效控制城市建设中大量挖填、移动、运输土石方造成的城市泥土污染,河道、水库淤积,排水管网淤堵,城市内涝等问题;“抑尘”,西安交通大学研究表明,西安市33.4%的雾霾来自城市建设中被破坏的原有地貌、植被,严重的雾霾降低了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态宜居”,通过合理配置“林、水、花、草”等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生态优先的水土保持植物防护措施,有效防治城市建设水土流失,重建自然,再造生态,为城市居民营造生态、和谐、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3存在问题
  3.1城市水土流失危害严重,认知不足
  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施工工地,基坑开挖有可能导致人工边坡失稳、诱发崩塌事故。渣土堆置长期暴露、未加防护,若遇风雨,产生大量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水道和市政管渠淤塞,造成水体污染。建筑土方和散料转运过程中的抛洒滴漏产生的扬尘是引发雾霾的成因之一,其结果导致空气污染、影响市容。对以上问题,社会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
  3.2城镇水土保持工作涉及行业多,缺乏沟通与协作机制
  城市水土流失可能发生于城市规划建设区的每一角落,点多面广、成因复杂,需政府牵头,建成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按照国家和地方水保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城市水土流失易发区的预防和治理。
  3.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滞后,未建立起有效的监测体系
  监测站点数量严重不足,监测网络体系不够完善。城市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尚处于空白,不利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缺少系统的高效的监测技术手段、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及监测评价体系。
  4加强城镇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水土保持工作理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全面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推行海绵城市概念,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前提,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加快构建“山、水、塬、田、城”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由“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的转变,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的推进。
  4.2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为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自觉遵守水土保持法规,要把宣传《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水土保持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提倡建立了集科普性、知识性为一体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科技知识,提高了全民珍惜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的意识。
  4.3对城镇主体功能区按照水土保持工作要求进行合理划分
  对城市主体功能区进行区划,比如可按照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有利于提高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各区域可持续发展,避免了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促进水土保持措施与区域政策相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要在区域经济活动内容和产业选择的基本方向下进行科学配置。最后,有利于缩小各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的全面发展。以构建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致力于逐步缩小区域问差距,使城乡和不同区域人民都获得大体均等的就业、住房和教育机会,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
  4.4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形成了市、县(区)监督执法体系,明确了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建立了水土保持执法程序和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三同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逐步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加大对城市水土流失易发区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以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措施落实和审查验收为抓手,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打造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全面推广城市水土保持模式奠定基础。以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引领,全面推广落实城市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人水合一”新理念,使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4.5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
  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监测制度,完善水土保持監测体系,实现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城市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建设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主要包括监测站网布局、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建成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信息化通信系统、互联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处理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决策、服务监督、服务社会的能力。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工程,建设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数据的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系统,形成覆盖全市的快速、规范、精确的三维可视化遥感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镇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项目,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空间规模扩张,工作中的困境窘迫愈发凸显,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决贯彻城镇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强化监管,示范带动,循环推进”的基本原则,为构建“路、林、水、园、居”五位一体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格局尽一份绵薄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3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