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通远门公园雕塑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明初的17座城门被称为“九开八闭”,在其出现之后,城墙和城门便成为了重庆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目击者之一,而如今,城墙与城门已经成为重庆的特色风貌之一。但如今,重庆现存的城墙和城门已经为数不多,这其中的缘由包括城市的变迁,也包括自然与人为的破坏。重庆十七个老城门仅剩下城門,而通远门便是本论文的论述对象,通远门历史悠久,需要一定的翻修。但在针对古城墙遗址的改建工程过程中,原先并不存在的刀剑相拼的攻城雕像却赫然出现。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资料收集法对如下观点进行说明:这些刀剑相拼的攻城雕像并未向其设计初衷那样,为原本的建筑设计添加色彩,而是成为了画蛇添足的存在。
  关键词:重庆;通远门;雕塑;设计探讨
  一、通远门的历史概述
  渝中区半岛是大部分重庆老城区的所在之地,其中包括了老城的17个城门,位于七星岗的通远门便是这些老城门中的一个。根据史料记载,通远门建于6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完善,之所以叫“通远”,是因为其曾是重庆城里唯一通向外地的陆地通道。通远门出来的七星岗在解放初期,其附近一带大都由山坡和部分破旧不堪的房屋所组成,鲜有人烟。随着重庆经济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的以古典特色为特点的美丽山城已不复存在,断壁残垣的通远门和东水门是17个老城门最后的遗迹。
  二、重庆通远门扩建项目
  根据资料记载,被媒体称作是“重庆渝中半岛上的又一文化地标”的通远门经过重新的规划和扩建,早在2005年已经更名为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主城墙被制定了一揽子改建措施:
  1、对插入城墙墙体的民房结构梁,拆迁时沿城墙表面切断,对残留在墙体内的部分在后期进行掏挖;
  2、为了修复城墙,收集用来盖民居而使用的砖块;
  3、为了使城墙的原始肌理得到体现,要对之前用于改造城墙的泥沙进行剥离;
  4、在不制造加文物的基础之上,对部分的裂痕进行填补,也对漏洞进行复原、复原;针对大面积的缺损,便是用新的条状岩石进行填补,以凸显其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三、通远门雕塑现状
  对城墙的重整和修复,要做到:对文物的尊重、对历史的还原,以及东西原来是旧的,修复完后也应该是旧的。另人费解的是,在经历过还原历史又尊重文物的设计之后,在遗址的前面,却骤然出现了很多“攻城”的雕塑,并且都是以写实的手法完成的人物雕塑,生动的表现出当时古代攻城的场面:将士横弋跃马、勇士使抢弄棒,准备攻城的士兵顺着梯子要朝着城墙上方攀爬,城墙上的守城士兵便举着石头要向下扔。整体的视觉效果很是热闹,让人联想起古装电视剧里面的某些场景。
  1、背离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在遗址前增加这样的现代雕塑是出于何种原因呢?设计者给出的说法是“攻城雕塑是用来记述在通远门发生过的三次历史战争”,并且通过这些雕塑强调通远门过去被用作军事关隘的状态。当然,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否则相关部门怎么会做出批准并成功做成呢?不过,如按照上面的说法,八达岭长城也需要增设一些人物雕像了,比如在长城担任过军事长官的戚继光,如不“记述”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同样也可以增设这样的雕塑,来显现历史地位和作用。嘉峪关作为“河西第一隘口”也得这么做,因为这里要比重庆市区的通远门更有“军事关隘的氛围”。
  所以说,很多历史遗迹本身就是经历了沧桑的故事,不需要额外的点缀,遗迹本身就可以像人们展现当时的风风雨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
  2、破坏古代城墙的整体美
  如果我们整体来看通远门的古代城墙,我们不难发现,它的造型其实十分简单,所使用的象形元素统一性也比较高。从映入眼帘的城墙一直到达城门,我们的眼光不断落到关隘与垛口,包括石砖以及用石砖砌成的石阶,这些元素,贯穿着整个通远门的设计。通远门城墙的外部轮廓,是由多个矩形垛口集合在一起的,这些矩形垛口组成的形状以及搭建起来营造的空间,令通远门墙体的外部轮廓得到凸显,对比其它以直线或曲线为特点的城门,整个城的坚实与庄严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组成通远门城墙的砖块,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之中,在无数的雨雪冲刷之下,早已完成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朴质的生命体现在这铜雀春深的外表之上。
  显然,古城墙是朴实无华的、是鲜明而特色的、是有着人文与历史精神的。然而许多舞刀弄剑的将士一瞬间被安置在了下面,服饰的不同、交战双方将士的铜像、车马兵器、、攻城器具这些杂乱无章的形象横空出世,喧宾夺主,掩盖了通远门原有的浩荡,绑架了游客的感受,使之仅仅停留在古代军队作战时腥风血雨之中,更深层次的理性思索荡然无存。
  欧洲的古代历史遗迹有很多,残缺受损的也很多,但是很少有看见在这些残破的遗迹中另置新鲜雕塑于其中的。比如在罗马城内随处可以看见残破的古人修建的水槽、城墙和废墟,这些残垣断壁和残砖断瓦都直接按照当时出土的原样展示给游人,并没有在旧痕迹伤又添新的东西。今天人们所在罗马城内看到的,正是两千年以前的建筑原貌。其实,对一切的遗迹而言,恰恰是因为残破才备受瞩目,才有特殊的价值。从美的角度来看,废墟中矗立的几根残柱断梁就像经历劫难的铮铮硬骨,更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恰恰是这种独有的残缺美的效果,才有着用人工雕琢无法企及的自然魔力,是大自然用时间的双手打造出来的佳品,这是人类穷尽其创作手法都难以望其项背的鬼斧神工。在通远门上任意增加修补粉饰装扮,难道不是“画蛇添足”吗?
  意大利人对于文物的保护工作仅局限于对坍塌的墙体或石块做一些简单的位置复原及摆放,绝没有将古代建筑恢复到最开始样子的雄心,更不会耗费资材去把这些古代建筑遗迹打造出夺人眼目的现代景象。试想一下,在古罗马艺术传统里面,诞生过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国家里,一定有很多雕塑家,雕塑水平不见得会比中国雕塑家差,怎么就没有发布招标公告呢?怎么会没有人来承揽这大笔收入的现代工程呢?风化就随它风化,残缺就任凭它残缺,只要能保存下来,就能成为遗迹;既然能被称为遗迹,那就注定伴随着不完整。这种出发点来自于,不修饰,不造假,不作伪,最大力度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
  四、结论
  秦时明月汉时关,如今退却成了游乐场。在古代遗迹上增添有娱乐代表的现代雕塑,为重庆通远门的城墙遗址改建抹上了失败的一笔,其遗址雕塑不过是让一个深厚文化的传统城市蒙羞罢了。我们都应该清楚,在城市改造之中,文化在其背后扮演了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是文化让我们的过去得到了反应,也是文化,令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得到彰显。虽然我们进行改造所用到的机理是土木工程,但却并不止步于此。城市改建是开启一个新文化,也是创造一个新文化,城市改建是一种生命哲学,我们注定要将其传递给下一代。”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通远门的改造,我们便会感慨道自然之美的失去,如果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会得出通远门的改造夺取了思考空间这一结论,如果我们从心理学去考察,那我们便会发现,通远门的改造改变了其原来所拥有的情景,以一种喧宾夺主的架势扭转了我们的目光。
  通过通远门的改造,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在面对所剩无几的古建筑时,我们应该沉住气,优雅一点,最好能三思而后行,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东西就下手这样狠!
  参考文献
  [1] 陈松龄、伍强:《历史文化的开启与创 造——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 (日清设计),2005年3月.
  [2]杜春兰、陈静:重庆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及通远楼设计谈。《重庆建筑》2005年5期.
  [3]叶明辉:视觉艺术中的残缺美。《理论月刊》2006年6期.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5]龙应台:《谁的城市谁的家——我的市民主义》,《南方周末》2003-05-15第1005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