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莘莘学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而中学化学在其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强调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同時,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因此,“学业质量”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各地区也已经颁布了区域性初中学业质量标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各项考核全面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大连市中考化学试卷分值为70分,实验加试成绩10分。试题由易到难分值比例为7:2:1,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分析题和计算题。而其中难题中一部分以简答题的题型为考察形式。历届中考中,学生失分率较高的考察内容也是这一部分。本文就着重结合化学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分析中考化学简答题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简答题题型
  中考化学的简答题题型分为三种:一是微粒观点题;二是质量守恒题;三是燃烧灭火题。微粒观点题主要是以分子、原子的微观理论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宏观现象。质量守恒题是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来解释生活中或者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燃烧灭火题是依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结合实际情况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合学生标准确定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需要根据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程度。对于一些相对较浅显的、需要学生了解和知道的相关知识,教师更多的给予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的展现手法,加强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对于难度较大、需要理解其变化原理和过程的内容,需要学生能独立解释和思考的现象,则需要加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做出有利于学生展开深度思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业质量标准确定教学设计,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
  微粒观点题考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中的主要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中一级主题为物质构成的奥秘,二级主题为微粒构成的物质,具体内容为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这里对学生的要求用到了“能解释”,需要学生结合微粒的四大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质量守恒题主要考察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中一级主题为物质的化学变化,二级主题为质量守恒定律,具体内容为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理解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理解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且学业质量标准中还要求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拓展了简答题的考察内容方向,同时进一步深入考察了学生对于《物质构成奥秘》和《化学方程式》这两个章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燃烧灭火题考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的主要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中一级主题为化学与社会发展,二级主题为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具体内容为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和防范爆炸的措施。这一题型更多的考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理燃料燃烧和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
  无论是以上三种题型的哪一种,简答题都有一个常规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答题步骤和技巧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快速思考和整合出正确的答案内容。
  确定关键词 简答题的题面内容有长有短,长则100字左右,短则10字以内,要在题面中找到关键字。那么什么是关键字呢?可以是提醒你题型的字,如“请用微粒观点解释”“熄灭了”“砰的一声爆炸了”等等。这些字往往是帮助我们确定题型,而不需要解释。也可以是需要解释的字,如“干冰”“白烟”“白雾”“体积减小了”“消失不见了”等。这些字都为解答提供了方向。
  找到关键字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 中考考察的简答题提示的关键字与在初三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无论题面多么复杂,答案永远离不开我们所学的知识。将关键字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如“干冰”要联系到第六章课题3的内容——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白烟”要联系到第一章蜡烛燃烧的知识内容和第二章红磷燃烧的现象;微粒观点要联系到第三章课题1分子的性质等相关内容。
  联系已有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找到相关知识点后,应该对知识点与本题内容相结合,这是简答题的难点也是答题的关键。要切实理解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才能更好地与化学知识内容相融合,真正的做到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
  结束语
  中考中的简答题之所以给学生较难的印象,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很难正确的联系到一起。作为中学生应该多观察生活,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