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已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基础上,而对于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等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型居住区为主要目标,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这更符合城市未来居住环境的发展需求,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态型居住区原有的功能发挥,纵观当前实际工作现状,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本文就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展开分析,提出了城市生态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
  1  生态型居住区的内涵与特点
  1.1  生态型居住区的内涵
  生态型居住区主要是在生态科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借助生态环保技术建设居住区,有助于在建设过程中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区环境。相较于普通居住区而言,生态型居住区遵循生态理念,有助于为人们营造生态化的居住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和人性化设计需求,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1.2  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
  (1)生态型居住区具有亲和自然性的特点。就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来看,主要是遵循自然规律和人性化设计需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生态型居住区内部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可以与外界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对接。建设生态型居住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打造环境友好型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契合。(2)生态型居住区具有社会和谐性的特点。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城市居住区的社会性较强,而生态型居住区在具备传统居住区的属性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服务,满足多层次居民的需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有助于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对于生态型居住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
  2  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2.1  环境生态性
  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在规划要求上首先要满足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让其能够体现出生态性与循环性。具体来看,就是减少自然资源的過度消耗和能源浪费,从而控制污染程度,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模式。而住宅建设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居住性以外,还需要满足第二要求,即住宅的舒适需求与健康需求,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2.2  和谐性
  生态型居住区的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二是生态社会间的和谐。前者是保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与和谐性,从资源利用、服务、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来实现高质量的管理,让生态系统内部能保持各种要素的协调有序发展。而后者则主要体现了城市居住区的社会性,由于居住区的社会性特征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来体现,尤其是在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方式之上,应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层次和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共同打造生态型居住模式。
  2.3  经济性
  从经济性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发挥资源的经济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再生能源,在生态型居住区的要求之下,需要人们改变传统的观念与模式,利用更多层次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居住区的经济性,在各项运动过程中减少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最低耗的能源和资源成本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2]。
  3  城市生态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3.1  建筑布局
  (1)建筑间距。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建筑间距是室外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基础。不同的建筑间距,体现不同的环境尺度,适当加大的间距有开阔感和舒适感,能提升居住区品质;较小的间距有紧凑感,更多的体现经济性。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除了应满足最小建筑间距的规范要求外,应结合居住区定位控制建筑间距,并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建筑布局和整体规划设计。如北高南低的场地,可利用台地适当缩短建筑间距。也可利用坡屋顶等建筑设计手段,达到减小建筑间距的作用。
  (2)日照要求。居民住宅规划布局时可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来获得更多的光照,平面规划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建筑缝隙的错位来保证光照的效果,采用长条和点式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太阳获得更多的光照。点式的布局应科学选择方向,条状布局应在点状布局的后方。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光照水平,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小区外部空间的丰富性。
  (3)建筑朝向。为了提高建筑的通风性能,房屋的纵轴应与夏季主导的风向保持垂直的关系。在夏季,我国的很多地区,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导风向,所以传统建筑的方位设计多朝南。在建筑建设中,无法将所有建筑物全部设计在同一个方向上,所以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要结合当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对通风和照明进行科学设计,进而更为明显地展现出了布局的生态特征。选择住宅区朝向的过程中,在寒冷的冬季,应保持房间内的光照充足,而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应减少室内的阳光直射,使室内环境更加适宜,且夏季还需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能,而在冬季则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土地的优势来实现建筑保温的目的[3]。
  3.2  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界中的物种较为多样,不同层级的物种构成了原生态系统,而人是生态系统的顶端。原生态系统是经过数千万年形成,系统内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循环。所以,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就地取材,通过引景、障景方式提供保护,真正打造生态型居住区。而传统建筑材料和废旧建材的利用,则能减少碳排放,又能起到文脉传承的作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3.3  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和景观设计,是居住区生态性最直接的体现。生态居住区中的绿化系统是衡量其生态性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体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合理的设计目标。目前我国居住区的绿化设计是通过定额指标体系来进行控制的,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居住区绿化系统在组织方式上有所区别,而居住区中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也会达到不同的设计结果,创造生态效益。具体体现在宏观、微观绿化景观设计和平面、立体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宏观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建筑布局,将景观轴线和人流动线相结合,主轴、次轴交相呼应。微观绿化可体现在景观节点和建筑单体绿化景观设计上。立体绿化是生态建筑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即在建筑外立面种植攀爬植物,既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又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实际上,一个合理的系统应该能够将所有部分有机联系,妥善处理好绿化环境与基础设施间的关系,注重绿化系统的层次性,打造最合理的绿化系统[4]。
  4  结语
  居住质量的提升必然成为未来居民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城市生态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居住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环节,应该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环境设计目标,推动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水平提升,朝着人性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庆秋.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91.
  [2] 王双文.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及建设探究[J].山西建筑,2015(11):6~7.
  [3] 钟剑.生态艺术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实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223~224.
  [4] 肖龙.对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1(33):4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