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师德与专业素养同样重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民教师,从古至今,都是为人称道的崇高职业,肩负着净化灵魂,传播知识的伟大使命,是学生成长的乐土,是与道德沦丧、品质败坏相抗争的武器。
  关键词:师德 素养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华民族史册中有关老师的印迹,从孔子一路走来,一直充满着高尚光辉的色彩。即便在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当今社会,人民教师仍然在道德与邪恶、知识与愚昧的警戒线上屹立坚守。而在全社会提倡尊师重教、文明和谐的潮流之下,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更是应当走在社会需要的前沿。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显然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心声。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德行往往比丰富的知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一名人民教师,只有首先具备师德,才会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才会真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负责。作为学龄阶段的孩子,可能其与老师相处的时间仅次于自己的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极可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塑造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时刻告诉自己,要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还要全面关注自己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均细心关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对家长负责。家长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教师一样担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职责。当孩子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教师就有义务负起教导培育的责任,方能不辜负家长的重托。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不仅会善待自己的学生,也会善待学生的家长。例如,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及时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不对家长有任何不应当的隐瞒与欺骗,与家长坦诚相见等等都是良好师德的体现。
  最后,对自己负责。古人曾建议我们:五日三省吾身。可见反省与反思对一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素质的高低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反思至关重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是否尽职尽责,是否考虑学生与家长的感受,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有利于教师自身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师德固然重要,然而一个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德行,还应具备合格的专业知识。古人云:術业有专攻。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想要掌握各项技能、通晓地理天文也许很难实现,但扎实掌握自己所专门研究的知识并将之准确无误地传授于人则不仅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更是其本职工作所在。知识无所谓尊卑,更不应论长幼。要想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成绩,就应当摒弃陈旧的观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氛围。这是因为时代在进步,信息在更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听取来自学生的新观点、新思路。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还要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才能培养出祖国一代又一代拥有高超技能与优秀素养的接班人,让党和人民满意、欣慰。
  面对各个复杂的教育环节,都不应忘了“人”的立场,忘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
  我们第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爱为源,以爱育爱”。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懂得真善美的莘莘学子。教育本身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以给这个生命只有温度、湿度、养分,按学生的发展去引导,积淀,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
  总之,良好的师德与精湛的专业知识是人民教师行动的指向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具备师德或只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不能算作合格的教师,只有这两种方面同时发展,才能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这不仅激励着广大的教师队伍不断反思自我和充实自我,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一部分有着有违师德和不利于知识的传承的行为的教师,警示着每一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孜孜不倦。这样才能让人民满意,令祖国放心,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无怨无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