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进行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陈旧,导致长久的教学当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比较散漫,造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止步不前。就“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课堂措施。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微课的出现,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入微课元素,采用示范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做到把信息技术课堂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视频,改变了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借用微视频,摈弃了满堂灌输的做法,改进了教学方式,因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也有时间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微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
一、“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积极影响
“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成中文,就变成了“翻转课堂”的意思,在近几年的现代教学当中,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翻转式教学”,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该教学模式更加被推崇和欢迎。“翻转式课堂”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乎学生步调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习从被动而变成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的针对性练习。这些优势的存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一)教学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翻转课堂”授课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心理等特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笼统地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强弱,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从而避免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出现,避免学生群体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二)设定目标要层层深入
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能够将目标进行段落式的划分,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分解和综合,更好地解决问题,在知识的层层讲解中,帮助学生完成阶段式的学习,能够保证学习的严谨性。
(三)情境设定很重要
“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中,需要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设置,可以选择模拟情境和角色分配,还有资料调查和合作探讨等。所谓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和转化的过程,“翻转课堂”就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同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查缺补漏,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运用的思考
(一)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进行“翻转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然而,在实际的“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却依然关键。“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之处就在于,需要学生在微课堂及课前反馈当中进行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在教师授课进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消灭问题找到正确答案,这就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呆板地进行知识的输入。而“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帮助学生建设和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技巧,让学生进行小组或者独立学习的新模式,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进行小团体内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适合“翻转课堂”的新型评价标准。
(三)亟待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针对“翻转课堂”具有快捷、便利等特征,我国在很多地区进行了教学尝试,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微课教学,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资源相对短缺,容易出现重复用同一微课课件教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进行一定的资源整合,然后进行资源共享,这样才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达到资源互通的目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进行同步的知识传授,加上课外的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资料,在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将有疑问、有难度的知识點,进行自我的分析解答,一定程度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于学习效率而言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7):5-16.
[2]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0):18-23.
注:甘肃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探究-Photoshop软件模块为例》(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279)课题成果之一。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