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微课新力量提升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教学可谓是给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能动性,切实把握住英语学习的主动权,是提升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将从以微课教学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解难答疑的能力、以微课教学训练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三个角度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应如何借助微课这一新技术提升高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课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为了赶教学进度,促使学生达到应试要求而选择将语法理论灌输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导致高中生过于依赖教师讲解,影响了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育部提升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改革要求,鼓励高中英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改革任务。对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的集中性、精悍性与灵活性等多种特点,让高中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实现人生进步的重要活动。
  一、以微课教学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活动是指高中生为解决个人知识疑问主动展开的资料调查、问题分析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明显的时空限制,教师很难及时指导学生。但是,微课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时空限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录制微视频,与学生分享,鼓励学生通过微视频优化自身的自学效果,分门别类地整理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以便在课堂上重点探讨。
  如在“Travel journal”一課教学中,笔者便录制了以“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时语法讲解”的微视频,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主观看。在微视频中,笔者讲解了利用现在进行时表将来时这一语法知识的具体用法,以及这个句型结构与一般将来时的区别与使用环境以及二者的辨析方法。在微视频引导下,高中生能够形成较为直观的英语认识,掌握本课重点句型。然后,学生则需根据视频所学阅读本课课文,从课文中提炼关于用现在进行时态表将来时的句型特征与一般用法,准确翻译文本内容。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课文翻译情况与简易的英语问题表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总本课知识难点。
  二、以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解难答疑的能力
  一般来说,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都认为微课教学是以微视频组织知识教学的另外一种方式,所以会在课堂上不间断地播放英语微视频,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地记录英语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未真正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思考,无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重难点知识处或者资源拓展时引入微视频,以合理的微视频数量与优质的微视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英语探究能力,在解惑活动中实现学习进步。
  如在“Computers”一课教学中,学生需学习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史与具体应用。由于本课课文介绍了计算机所依赖的主要信息技术载体,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本班学生很难通过直观的文字表述理解本课内容。因此,笔者以“Computers”一课的课文内容为旁白,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所介绍的计算机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借助微视频的声像结合特点介绍了本课课文。在英语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看了这个微视频。虽然本班学生尚未准确理解本课课文,却能够在画面的刺激与带动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效提升了本课教学效率。
  三、以微课教学训练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高中生的自我反思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表现,却被许多教师忽视了。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知识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如果缺少及时反思与总结,那么高中生是很难实现学习进步的。对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以微课组织学生展开英语复习,使其在复习与总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反思意识,并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教学中,笔者以情态动词、课文文本分析等主题录制了微视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选择相应的微视频展开复习活动。比如,本班有几个学生在翻译课文内容与分析课文结构时出现了理解偏差,所以选择了以课文文本分析为主题的微视频,详细观看了笔者对本课课文内容的讲解情况,弥补了个人知识缺陷。另外,我还会与学生分享本课课件内容,以便学生在课件刺激下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此一来,本班学生则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发展,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生所形成的英语能力与学习能力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每个高中英语教师都应主动利用微课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与问题解决经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实现终身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7):92.
  [2]蔡娟.关于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22,76.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