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要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绿色金融制度和技术的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绿色金融既需要金融机构具有绿色情怀,更需要金融机构可以从金融的角度帮助绿色项目设计盈利模式,主动与绿色项目对接,形成融资加融智的新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河南省作为中部重要的经济大省,多年来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以传统产业为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较大,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形势严峻,因此,通过绿色金融推动河南经济生态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通过粗放型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以及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同时面临着国内治理空气污染、保障能源安全、经济结构转型等发展需要,对此,政府先后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系列政策要求,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相关理论
  (一)绿色金融相关理论
  绿色金融是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一个新概念,指一国政府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把与环境有关的金融风险与成本以及可能会获得的回报融合在日常的金融活动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金融不同,绿色金融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经济的循环发展,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通过自身活动来使得经济主体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循环利用,要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经济生态化相关理论
  区域经济生态化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在宏观经济视角下,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它最初是在农业学领域发展起来,后来逐渐由微观区域经济领域发展到宏观区域经济领域。而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生态经济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目的在于解决生态经济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区域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生态足迹、生态效率、模型研究等。通过探索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
    二、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测度与分析
  (一)绿色金融的测度
  随着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深度和维度不断拓展,需要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影响性评价,并应当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实现定量分析,数据易于获取的指标,以较好地保证绿色金融测度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选取绿色投资作为绿色金融的评价指标。关于该指标的测度,可以选用各地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绿色投资水平,具体计算公式为:绿色投资=环保投资/GDP。
  环保投资是与绿色金融直接相关的投资,传统的投资方式己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绿色投资来解决当前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难题,其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可持续。作为绿色金融的最主要内容,绿色投资可以很好的对绿色金融进行度量。
  (二)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测度
  区域经济生态化指标体系包含以下5个部分:
  第一经济生态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第二社会生态化: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失业率、城市人口、消费性支出。第三环境生态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第四资源生态化: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GDP电耗。第五科技生态化:R&D支出占GDP比重、R&D人员数量。
  以上测度体系表明,区域经济生态化程度高的地区GDP总量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对外贸易相对发达,并注重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生态化利用和开发,注重区域的生态化建设。反之,区域经济生态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则明显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化建设投入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
   三、河南省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的贷款投放,着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环保经济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7年上半年,河南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近1700亿元,绿色信贷不良率不足1%。在对绿色金融业务推動方面,河南省内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设置了专门部门,专人负责绿色金融业务;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部门对绿色产业贷款实施优先受理措施,并将绿色产业贷款纳入到循环授信贷款业务中来。
  近几年可再生能源开发持续爆发式增长,陆续出台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制度, 2017年可再生能源整体完成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2%,连续两年保持了百亿以上的高强度投资水平。CO2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有23%下降到-1%,1978-2017年河南省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2010年河南省单位GDP能耗为0.805吨煤/万元,至2017年河南省单位GDP能耗降低为0.634吨标准煤/万吨,七年累计降低2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节能减排实施效果较好。
   四、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已出台政策较为零散、约束力和操作性不强
  近年来,政府层面相继出台了许多绿色金融方面的政策规定,然而政策规定较为零散,多数是通知、方案、规划、指引等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层面的硬性界定,没有强制性的规范要求。省市级层面也没有出台具有详细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政策内容大多停留在笼统的原则性界定,已颁布的法规政策约束力弱,缺乏对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其他主体权利与责任的明确界定,政策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需要相关绿色金融与环保节能配套政策的尽快落地并加以引导,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进行绿色融资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绿色项目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的界定
  目前,绿色项目目录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标准主要是由国家发改委对绿色企业债、人民银行对绿色金融债所指定的目录,以及银保监会对全国21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构成。但是三套标准对绿色项目的界定不完全一致,导致省内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会对绿色金融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和绿色项目“泛绿”的风险,也难以形成统一的统计和评估标准,同时也不利于与国际绿色金市场的对接和交流。
  (三)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金融机构在把握绿色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既需要在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上下功夫,如绿色资产证券化、环境权益质、抵押融资等,还需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如创新绿色信贷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④;在内部管理方面,需要成立环境金融部门,负责银行内部从上到下整条线的绿色金融业务规划、管理体制完善、业务流程优化、环境风险识别计量、绩效考核管理等。债权、基金、股权、权益交易等直接融资作为绿色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需要不断提升。
  (四)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在区域经济生态化的进程之中,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资源的直接性配置干预较多,没有充分运用“看不见的手”的杠杆作用,使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优化的配置,形成了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结构模式。同时,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还面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多重博弈,易使地方政府向地方财政支柱的污染类企业倾斜,部分地区存在一方面支持绿色产业、另一方面过多干预绿色金融的现象,显示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
  (五)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规模小、品种单一
  目前来说,河南省绿色金融工具使用率较低,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依靠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规模推动,绿色金融形成的总量较小。以绿色信贷为例,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仅为3.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3月河南省发行了第一笔绿色债券,这支绿色债券是洛阳银行为清洁能源、废物回收等绿色发展领域项目提供的特色服务,债券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另外,河南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目前仍处于摸索和开始阶段,需要较长时间促进改善。绿色众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托等融资工具在河南省运用率仍然较低。
   五、绿色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顶层设计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良好适度的政策执行环境,推动河南省政府牵头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可以在省内生态经济基础较好的地点进行试点;郑州航空港区、南阳市、洛阳市三个试点地区分别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试点工作,同步成立河南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家委员会。起草并推动政府、绿金办分别制定省内建设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持续完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律法規,出台区域性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案。河南省要加快落实环保评级改革,为企业经营规范考核标准,为绿色产业发展明确指导细则。
  (二)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制度建设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即使基础性的工作,也是系统性的工作,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实际,探索开展绿色项目库建设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政府和各监管机构做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短中长期规划衔接,分阶段推进构建与地方经济和金融相适应的区域性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专营机构标准化建设、绿色环境信息披露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施效果评估,逐步做好绿色金融统计和风险防范,健全绿色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准则。
  (三)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1.大力推进绿色债卷发行。绿色债卷可以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为绿色信贷和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期限错配的风险,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切实转变意识,建立绿色信贷组织部门,形成专业性的管理模式,配备具有金融和环境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服务团队,逐步将金融产品创新绿色化提上日程,各金融机构切实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及发展需求不断丰富企业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开发绿色租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信贷支持。
  2.建立强制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保险。政府可以在政策层面上对承担绿色保险的保险机构给予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对参与保险合同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优惠,发动社会力量和保险公司共同开拓绿色保险市场⑤。政府、保险公司、企业共同推动环境责任险的实施,将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与绿色保险投保档次挂钩,将绿色保险的投保情况与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专项环保资金的使用,企业的信贷评级,信用等级、上市环评等日常监管结合起来,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河南建设提供绿色保障。
  3.构建PPP模式的绿色产业基金。部分绿色环保产业的低收益特性,要求政府财政介入一些绿色产业基金,对于有明显地域性质的绿色产业基金,对本地经济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当地政府应在资金筹集和投向等方面起主导作用,构建政府资本与私人资本之间契约清晰、责任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建立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绿色产业基金,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建立绿色银行体系。根据河南省自身的经济与环保发展情况,在国家、省及层面给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成立地方绿色银行,并完善绿色银行的各项规则制度,结合河南发展现状开发对应的绿色金融产品,切实为地方信贷、融资服务,银行内部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信用评级体系,积极拓宽信贷支持资金来源,资金专项用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绿色项目。系统性的培训培养绿色金融专业人才,为地方提供长期稳定的绿色服务。
  (四)全面推动绿色产业
  将精力集中于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领域,加大企业在科技、资金方面的绿色投入,实现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⑥。要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对绿色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形成规模化的绿色效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也要给予优惠的融资政策,通过面向绿色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领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并注重与市场之间的协调,使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企业获得绿色金融资源,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
  (五)学习国内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先进经验
  组织省内相关部门到五个绿色金融试验省区观摩学习,促进工作交流,借鉴经验,及时总结评价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措施方案,在省内进行推广,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国内绿色智库的合作,通过专题讲座、培训、成果宣传,战略对接等形式,加强绿色金融的宣传,人才培训,积极学习试验区在绿色发展规划、绿色智库建设、绿色产业招商、绿色资源引进、绿色发展基金及产业基金创建、绿色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发展经验。
   六、结语
  各级政府应以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完善区域内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引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和思想,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驱动力,通过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化进行调控,促进区域化经济和谐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商学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编号:2018B28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ZDJH-2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5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