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在基层医院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手术室21名护理人员及178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8例患者依据实施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前后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89例。观察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实施后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发现,研讨组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限制,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b)-0059-02
   手术室是医院高风险部门之一,若在护理过程中稍不注意极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且后果均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1]。基层医院是综合性医疗机构,从目前手术室护理管理现状观察发现,仍存在较多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与管理策略相关,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于安全事故方面管理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完善和落实,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升高[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是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管理策略,该文就对其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纳入该院21名护理人员及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34.69±2.67)岁;护龄最短1年,最长21年,平均护龄(10.31±3.54)年;职称:初级10例,中级7例,高级4例。患者一般资料:依据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前后分为两组,实施前为参照组,实施后为研讨组,每组89例。参照组男性49例,女性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9.31±6.5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32例,骨科29例,妇科18例,泌尿科10例。研讨组男性50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9.17±6.4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31例,骨科29例,妇科19例,泌尿科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观察比较。
  1.2  方法
   从2017年3月开始该院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阐述:
   ①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护理部的院长和主任、外科护理专家及外科手术室督促长等组成,其主要负责制定手术室流程、转运交接、用药安全、输血输液及病理标本等质量控制标准,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考察和考核,对手术室安全质量进行控制分析和持续性监测。
   ②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外科手术室督促长、手术室护士长组成,尤其对手术室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对安全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对每一时期发生的不良事件共同分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③设置手术室护理安全质控员,由主管护师担任,主要依据手术室安全质量标准、手术室安全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督促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改进及监督。
   ④健全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对该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规范,制定手术室常规流程及应急预案等,并印发成冊,分发于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并采用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不达标护理人员要求其继续学习,确保其手术室安全知识及相关技能均熟练掌握。
   ⑤依据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因素制定相应安全预警策略,完善风险评估流程和标准,并列出重点监测患者的事项;手术清点工作采用双人核查制度,每次清点手术一次性耗材、药物、器械及设备等时,需由两人共同核查,对数量、规格、消毒是否符合标准等进行核查,核查后在核查单上签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管理及护理失误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100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管理均为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优,护理失误行为则为分数越低护理质量越优。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发生例数进行发生率计算。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
   通过观察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实施后的评分,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发现,研讨组的总发生率较低,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急诊急救任务繁重,且手术类型和病种繁多,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可能会忽略一些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且接受手术的患者病情多数较为危急,病情较为复杂,因而若手术室护理在安全方面未采取有效管理,会间接或直接地对患者的手术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手术安全性。因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极其重要。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属于护理安全屏障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及操作流程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及监督等,使得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规避,降低护理风险性,可有效的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3]。在该次研究中,将手术室护理管理策略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发现,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提升(P<0.05)。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实施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后,建立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小组,制定完善了相关手术室流程、规范及标准等,并落实护理人员学习考核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等得到提升,同时还设置有质控员,通过质控员的监督、指导可使得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符合标准且规范,从而使得其失误行为得到减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这可使得手术患者得到安全、全面且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使得其手术安全事件减少[4-5]。从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安全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中的预警策略密切相关,设置预警策略后,可使得护理人员全面且针对性地监测患者围手术期,减少其压疮、留置管脱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手术清点双人核查机制,可确保手术的一次性耗材、药物、器械及设备等准备全面,且符合手术室消毒标准后投入使用,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鐘爱玲,戴红霞,常后婵.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
  [2]  郭瑞萍,秦红英,黄米娜.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5484-5486.
  [3]  葛方英,徐敏.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02-104.
  [4]  张岚,张苏娟,高萍.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154-157.
  [5]  俞惠.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145-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6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