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传统单一,为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授课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是辅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通过一系列的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工具。
  【关键词】小學语文;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在语文教学当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情运用新型的教学策略。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已有知识经验有限,对于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对于抽象的和概念性比较强的课文或者阅读材料,在理解和把握上会存在一定难度。相反,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图形和符号会相对比较敏感,而思维导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它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添加多种色彩和简单的绘画,从而使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得以清晰地展现,学生在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便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一目了然,提高学习效率。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加以修饰,可以增强文章的阅读效果,以使文章更有趣味,更有特性。另外,运用思维导图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记忆力,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观的图像,便于学生回忆信息。正是因为思维导图的这些特点,所以特别适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实践和运用。思维导图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一、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解决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阅读来实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不仅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对小学生而言,拿到一篇新的文章,第一感觉就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甚至害怕阅读。特别是在篇幅较长的文章当中,无法选择有效信息,掌握文章的脉络,语言表达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归纳能力差。对于教师而言,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正确地深入解读文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过分依赖教辅资料,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也就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另外,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不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正确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文章内容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逐步向四周发散,形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词,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和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可视的图画、丰富的色彩,把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出来。另外,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他们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在阅读范围与阅读方法上对名著阅读也有了具体的落实,并且提倡整本书阅读。
  曾听过的以“漫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的报告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中的教师使用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是著名的科幻小说,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这一部科幻小说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地去阅读其他科幻作品。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鹦鹉螺”号的航程,概括历险中的重要情节,完成对长篇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和对内容的整体概括。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历险过程部分来探究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这个探究过程会帮助学生把对人物的碎片化理解整合起来,然后根据思维导图所展现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对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以及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做出整体的把握。
  从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所做出的成果来看,思维导图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整本书主要内容清晰可见,主要人物事件一目了然,还带有鲜明的色彩和简单的绘画,展现了学生对整本书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优势,不仅图文结合,生动形象,而且包含了关键信息,紧紧地抓住了教师和学生的眼球。小小的思维导图却包罗万象,这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直观地获取信息,而且还会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以思维导图以及绘画的方式呈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展现了学生对作品庞杂信息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新文体的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他们更易于接受那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所以,当学生在五年级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这种以说明客观事物或者抽象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文体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可是,学生刚开始学习说明文这种新文体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必须是向学生讲明白“说明文是什么”,这就难免会涉及概念、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若一味地机械灌输,不仅不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而且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当中,构建清晰的框架和分明的层次,使学生在简单的符号、文字和线条当中对说明文有一个初步的、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讲解文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在相关的词语间用弯曲的线条进行连接,边讲边进行构图,最后形成一张思维导图。教师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来讲解文章,不仅使课文层次更加清晰,也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庞杂的学习内容按类别有条理地安置在思维导图各要点分支之下。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所教和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还辅助学生找到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的正确运用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可以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学习,会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记忆,使之从一个词语发展到相连的几个词语,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文章的框架。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他们能保持清醒的思维来接受新的事物,这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2]章梅.浅谈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6(11).
  作者简介:徐爱玲,女,1996年生,山东省平度市人,青岛大学在读,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学科教学。
  (编辑:马梦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