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记忆下的公共景观艺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是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今天的公共景观艺术越来越重视城市历史延续,注重城市记忆的延续。本文从城市记忆这一切入点出发,概述城市记忆的概念,内容和载体,结合公共景观艺术概述,结合公共景观艺术案例研究。公共景观艺术注重城市记忆,能加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唤醒人们城市记忆,增强归属感。
   [关键词]城市记忆;公共景观艺术;研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78-01
   1公共景观艺术概述
  从宽泛的角度来看,凡是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和景观形式都称为公共景观艺术。装置艺术的核心理念是“观念为先”,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公共景观艺术与人的关系密切,需要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发生互动真切感受作品内涵。
  公共景观艺术与城市记忆的融合,以艺术化的手段反映对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并且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手段唤醒人们的情感与记忆,从而深刻地感知城市记忆的延续。
   2城市记忆概述
   2.1城市记忆概念
  对于城市记忆概念的界定,常与“城市记忆”,“城市的历史记忆”交叉使用。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加以编辑、储存和提取过程的总称。结合各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是城市中的物质内容,历史和事件,大众认知三个方面共同组成城市记忆。
   2.2城市记忆内容
  城市记忆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记忆分为物质内容与非物质内容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包括历史文物、商品、记忆节点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是不断经过历史环境演变,延续传承下来的意识内容,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城市记忆内容,包括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
   2.3城市记忆载体
  城市记忆的基础是城市记忆载体,其本身含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城市记忆的信息和内涵,同时传达信息功能,将城市记忆与人连接起来。人在感受城市记忆的同时,城市记忆载体也受到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是城市记忆的载体。物质载体包括能够与人发生长久稳定联系的建筑物,空间,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等;非物质载体包括日常活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
  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公共景观艺术,应该与城市记忆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有利于多元的城市风貌的创造,有利于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的链接。
   3基于城市记忆的案例分析
   3.1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是工业遗產保护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改造项目,原址为红光电子管厂,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富有时代特点和城市记忆的工业景观被保留下来,注入文化创意产业,保留城市记忆建筑外观的同时,也能为其添加新的生命力。东郊记忆的改造,通过这种方式保留城市记忆,并且获得更多的延伸。
  将原厂工业机械保留为公共景观艺术,使城市记忆除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外,也有符合人体尺度,能让人走人公共景观,能够使参观者体会到原厂工人与工业机械的微观记忆。而且废弃机械与景观、绿化等相互融合,能使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城市记忆产生。
  总结来说,区别于过去单纯的隔离保护方式,东郊记忆不仅通过公共景观艺术这一物质载体保留了城市记忆,更为之注入了新的生命,这不仅记录了过去的城市记忆,更能产生出未来的城市记忆。
   3.2《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人的一天》群雕展示了1999年11月29日那一天在深圳所生活着的各行业各阶层的人物。其中有外来求职者,打工妹,银行职员,外来退休老人,港商,清洁工人等。设计师认为要了解社会,力求体现真实的城市记忆。
  走进这些雕像群中,耳边还会传来当天深圳电台播报,感受流动着的历史。这样一个公共景观艺术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一段微小的城市记忆。
   3.3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
  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原本摆放了理查德·塞拉的雕塑作品“倾斜之拱”,但因公众的争议反对被移走。之后玛莎·施瓦茨接受了该广场的设计邀请。她认为公共景观艺术应该尊重环境的文脉关系和特定的场地特点,应为公众设计。她到现场做考察,观察人们的日常活动等。她在长方形的广场上设计着点,线,面布局,把铺地,绿植,灯光,座椅等要素连成一个有机的公共景观艺术。人性化的座椅塑造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交流和休憩空间,为人们日常活动提供场地。建成后的广场成为公众喜爱的去处,因为设计师对城市记忆有足够的思考。
   4结语
  强调公众参与的艺术和社会审美文化的普及,是公共景观艺术最主要的特点,改善和提升公共生活环境的文化品质,强调城市记忆中公共景观艺术这一物质载体的建设,做到内在逻辑和外在环境相互融合,从而提升人们的城市记忆认识。一个城市的记忆是这个城市最形象的代言,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所以在公共景观艺术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城市记忆,让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冰,张帆,基于城市集体记忆建构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J].规划师论坛,2018,(02).
   [2]张彦芝,基于市民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J].规划设计,2011,(05).
   [3]赵刘.城市公共景观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