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监测工作为我国环保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是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场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文章通过阐述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分析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开展好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5-0179-02
0 引言
在全面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现场监测不仅是全面监测活动的开端,还是全面监测活动的重要环节。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影响环境监测活动的成败,是环境监测具备法律效力与否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操作中,现场监测通常是在实验室以外的场地开展,环境差异性大,因而需要切实开展好对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由此可见,对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
1.1 例行监测
例行监测即常规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开展长期、系统地监测。常规监测是监测站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对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深入计划,或是建立实际的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依据统一建立的工作方案及监测任务开展监测工作,环境现场监测人员依据工作方案中提出的质量控制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1.2 监督监测
监督性监测是指在环境主管部门授权下,由其所辖监测单位依法对所辖地区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督监测的行为。监督监测要求尽可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时监督监测要求监测单位迅速提供有效的监测结果,而监测人员也需要确保工作效率,迅速获取各项监测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
1.3 委托监测
委托监测是由有监测需要的个人或组织,到具有监测能力的单位签订监测委托合同的一种行为。通常是环境监测单位在接受监测委托的同时,接收到来自监测委托方所提供的相关监测方案。此外,在实际监测时,要求委托方进行必要配合,依据委托方要求,进一步开展各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
2 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
2.1 监测地点因素
监测地点的选择是现场监测的首要环节。在环境监测中,通常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监测地点,例如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开展监测,应当结合城市人口分布、商圈分布等情况来确立监测地点。监测地点的最终确定是对地理位置、污染情况、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结果,表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
2.2 样品采集因素
样品采集要能够实现对环境整体情况的有效反映。例如,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时,倘若只是对工厂附近或郊外空气进行样品采集,则样品采集监测结果会偏坏或偏好,由此势必难以准确反映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在样品采集时,样品采集工具、采集时段及运输储存样品的容器等因素也影响最终的环境监测结果。
2.3 人为因素
作为最不可控的因素,人为因素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等均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
2.4 方法因素
环境质量主要依托分析一系列因素达标与否来进行确定,因而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在样品分析时要结合样品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分析方法,如果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当,则获取的结果也不准确。
3 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监测单位相关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对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重要性的有效认识,切实推进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促进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顺利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构建健全的環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监管体系
构建健全的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对于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首先,有效提高环境现场监测工作质量。因为环境现场监测工作十分依赖设备的精确度,所以尽量提高设备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对环境现场监测相关技术提出一致性要求,确保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充分匹配,进而为构建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监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建立薄弱环节的特定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中,现场监测尤为薄弱,究其原因在于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点位设置、现场环境监测、一系列样品采集处理等,开展这些工作的同时要对局部环境状态进行监测。而局部环境并非始终不变,其随时可能产生新的污染源,由此势必会对环境现场监测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监测单位应当针对环境现场监测建立薄弱环节质量控制监管体系,为质量控制监督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例如,应当为现场监测设备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为各台监测设备设置特定档案与标识,然后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监测设备开展有效校准,保证各台监测设备在有效期限范围内正常运行,确保有效建立薄弱环节特定质量控制监管体系。最后,完善适时抽查及内部检查工作。监测单位应当对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开展适时抽查,环境监测部门可通过协助质量管理部门的监测方式进行现场抽查,使现场监测质量控制要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监测单位应当开展好内部检查工作,即对每一位监测人员个人工作开展检查,引导监测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并要求他们在现场环境监测中做到有效落实,从人为层面切实强化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
3.2 加大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控制力度
现场采样工作应当切实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环境现场监测方案等内容来确立监测点位及监测频次,不可为了降低成本或减少时间而擅自更改与删减监测点位和监测次数。例如,在开展排污工厂环境现场监测时,在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污染物处理设施出口、生产车间等位置均应建立监测点,制作采样点位图,从而保证可采集到有效准确的污染物处理数据。与此同时,在监测频次设置时,应当科学调节监测时段,保证在特定时段开展样品采集。对于采样时段的确定应当结合外部客观因素及现场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做到对同类样品开展反复的采样及质量监测,有效缩减单次采样所引发的监测误差。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采样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监测数据要切实反映现场环境,依据相关技术要求及质量管理规范开展现场采样工作。此外,还应加大采样设备管理养护力度,保证监测设备有序运行,每次采样设备使用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抽空及清洗工作,防止污染残留对后续现场采样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3 引进先进适用的监测方法
在开展环境现场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一般是结合监测项目的实际要求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通常而言,监测人员会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推荐方法,然而在开展实际监测时,监测人员可能会面临各式各样难以用标准或规范进行解决的问题。例如,对高浓度废气样品监测时,监测过程往往会受时间、吸收液对应吸收效率等影响而难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再加上一些传统监测方法为手工的化学分析,因此有必要引进先进适用的监测方法,由仪器分析取代化学分析,由自动化监测取代手工操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并推进污染成分分析逐渐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还可引进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促进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发展,扩大环境监测范围,依托先进的遥感技术以实现对城市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状况等有效监测,切实发挥先进监测方法的有效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好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是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的一大保障,环境监测工作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因此,监测单位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提高对环境现场监测主要目的的有效认识,加强对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构建健全的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加大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控制力度,引进先进适用的监测方法,积极促进环境监测中现场监测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黄小蕾.浅析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24(4):23-24,46.
[2]廖伟.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164.
[3]方炜.浅析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66.
[4]渠巍,肖婷,陈召户,等.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策略研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126-127.
[责任编辑:陈泽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