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植物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本文针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二者关系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当今时代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农业要想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就需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对于我国来说,要想实现环境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从农业的角度出发,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植物保护,进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农业生产中生物灾害频发,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治理病虫害,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植物保护,减少农产品污染,才能处理好生态环境和农业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
  在对植物进行保护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植物病虫害现象,一方面提高了植物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并且在植物保护过程中,通过加强绿色农产品的研发,也可以减轻或避免对环境带来污染。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大了经济发展力度,各行各业普遍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农业也不例外,而过度发展的后果就是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在我国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对食物安全的重视力度,改变农业种植与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另外,还应注重生产技术的更新与应用,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从而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推动农业的发展。而这些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植物的破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二、协调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策略
  (一)增强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
  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好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应确保农民有相应的意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意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民都缺乏植物保护意识,不利于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可以加大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农民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与方法。
  (二)研制、开发新型高效农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新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不断产生,过去使用的农药常规用量1 hm2需几千克(有效成分),现已降至几十克甚至几克。通过研制、开发新型高效农药,降低残留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对植物的伤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对土壤的伤害,提高植物的安全系数,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生物防治力度
  可以把人类对害虫防治的方法归结为两大类,即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化学防治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化学药剂对生物的损害较大,甚至引起生物多样性降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生物防治则是比较推崇的防治方法,使用该种方法既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又不会对植物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说,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还可以降低农业成本,侧面为农民减少了病虫害防治开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發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就需要将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相结合,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有效协调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二者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大对植物的保护力度,改变生产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苏虹.树立植物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
  [2]龙文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及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12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