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亮的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薄薄的云雾中,弯月点亮了黑夜。
旧居的房间,每到秋冬之际,只要一开窗,刺骨的寒风便扑面而来。家里的烤火炉、暖气片都得用上。用得多,烂得也快。一天晚饭后,妈妈突然神秘兮兮地说:“还有10多分钟,七点半,他要来了……等着吧,每晚都来。”
天已經黑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散发着清冷的光芒。云像竹签上的棉花糖,轻飘飘地浮在空中。闪着信号灯的飞机从天空飞过,晚归的鸟儿扑扇着翅膀从楼顶掠过。
七点半,他出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回收旧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旧电脑……”他蹬着一架三轮自行车,车前的篓子里绑着一个市面上常见的白色喇叭。这声音,是从喇叭里传出来的。我知道,他几乎天天都来。我们家用烂了的那些暖气片,就给了他。我趴在5楼的窗口,夜幕下难以看清他的脸。他绕院子转了一圈,然后悠然地离开了。我在房间里追着看,捕捉那随着穿堂风飘来的吆喝声。他骑着车去巷内别的院里了,同样是绕一圈就出来。我觉得十分有趣。
第二天,我早早趴在窗边。七点半,他骑着自行车出现了,月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行进时好像在追逐月亮似的。第三天、第四天……我每天都趴在窗前等他出现。等的时候,我抬头寻觅飞机,这个夜幕下亮闪闪的明星,每晚也会到来。
一天,放学已是七点半,我匆忙往家赶。院子里,爸爸正拿着废旧电风扇和他做交易。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这是我第一次看清。他的脸很干燥,黝黑中夹杂着红,布满像羊肠小道一样蜿蜒的皱纹。一阵风吹过,他紧了紧身上穿的夹克,手瑟瑟发抖。他从裤口袋里摸出几张纸币,又从夹克的贴身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仔细点了点,递给爸爸。
他提起电风扇,放进三轮车车厢。我发觉他的手骨节在拿东西时变大且突起。他笑嘻嘻地操着一口带有乡音的普通话:“还欠五毛,实在找不开。给您来一袋自家炒的瓜子,行不,老板?”
他走时,响起播了千遍的广告语——“回收旧冰箱、空调、洗衣机……”他前行,月亮也在前行,好像他在追着月亮。
小学毕业后,我家离开了朝霞巷,搬到了别处。我再没听见他那熟悉的声音了。
一次回母校,我忽然盼望能再次见到他。傍晚时分,我坐在院外的小卖部前,一边和看着我长大的老板聊天,一边等他。偶尔抬头看看天空,不见飞机飞过,也不见倦鸟归巢。七点四十,他仍未出现。
我问老板:“以前那个收废品的人还来院子里吗?”
老板朝院门口努了努嘴,然后说:“新换了门卫,安装了新闸门。原来的铁门拆了,看门的杨老回老家了。现在,外来人口不能随便进出。他来了一次,被拦之后就再没来了。”
白天时我就看见了,原来随意敞开的绿铁门变成了遥控闸门。坐在门外休息、喝热茶的人,也由和蔼慈祥的杨老,换成了我不认识的中年男子。
怪不得他没再来了。
院子里走出几位老人,又走进一些我从未见过的陌生人。脑海中响起妈妈的话:“还记得你小时候抱过你的几位爷爷奶奶吗?最近这几年都得病去世了。”?
时代的活力渗透了整个世界,曾经的人和事逐渐被忘却。
这世界,总是熟悉又陌生。
从巷子出来,来到大马路上,我忍不住回头一望,目光被巷前的铭牌吸引——朝霞巷——不知挂了多少年的铭牌,在路灯下闪着岁月的光辉。熟悉的广告语再度响起,他骑着车掠过朝霞巷,应该是要去别的地方吧。他依旧在追月亮。
我抬起头,望着天幕中悬着的那轮圆月。
(指导老师:罗超群)
编辑絮语
“朝霞巷”“飞机”“收废品”这些关键词,串起了柳佳怡同学的怀旧之情。尤其是“追”着月亮收废品的人,对应了 “我”的童年,展现了时代特征。那时收废品的人,总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们走街串巷给人带来新鲜感与活力。如今,人和人之间变得疏离,生活似乎也少了韵味。全文字里行间透着童真和怀念,读罢让人不由得追忆自己的童年——这就是文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3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