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知识的真趣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将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大致分为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四类,同时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的学习目标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抓住说明性文章的知识要点是说明性文本教学的两大重点之一。
说明性文本旨在“以知授人”,一般是由从事科技技术工作的专家所写,目的是向非专业人士传授专业知识、介绍相关的事物、规则与原理,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阅读此类文本,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抓住知识要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务求知识的真实准确
说明性文本一般都以介绍事物或者事理为目的,这些事物、事理,或者来自有关的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作者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也给读者的解读带来一种直接性,师生在解读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创造性发挥”,也无须追求言外之意。
如文本中出现的知识性术语,理解要务求准确。课文《人类的老师》中有个“薄壳结构”,是专业建筑学术语,老师在教学时不能信口开河,随意解释这个概念。再如,说明性文本中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的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如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等词的准确运用,就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事物的面貌、状态、性质、特点、变化、规律等,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比较中感悟说明性文本传授知识时,语言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不遗漏的特点。
二、萃取知识的主要内容
研究说明性文本的课后习题,我们可以窥知:把握事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对事物的认识是每一个年段说明性文章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否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对事物的认识萃取主要知识点,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文本的重要标志。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掌握提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说明性文本,涉及的主要知识不要零抓碎取,而要进行梳理,让它结构化。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有的文章标题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到这些关键句;有的则隐藏在生动的描述后面,需要学生透过表面看到内在的本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获取有用的说明性信息,以达到正确认识事物,准确说清事物的目的。
3.注意文本的写作顺序。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抓要点、排顺序、谈认识”,阅读文本找出知识点后,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将知识点重新排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发现文本所讲知识要点之间的顺序,是从熟悉到不熟悉,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的。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把握知识的主要内容,思维就更加有条理了。
三、传授知识需引发兴趣
说明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对部分孩子来说,难免有些枯燥,老师们在授课时,应该尽量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
1.设置情境
特级教师蒋军晶在上《麋鹿》一课时,引导学生观看驯鹿图片后,让学生回到文字中找理由判断图片上的是不是麋鹿,让孩子带着目的去阅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他又继续设置情境,让学生争做三级讲解员。一级讲解员:能借助课文简单讲述麋鹿的外形特点。高级讲解员:能面对参观者的提问,从容应对游客的提问。如:哪些特点让麋鹿适合生活在沼泽中?麋鹿有哪些鹿中之最?特级讲解员:能结合课文内容翻译小古文来介绍麋鹿。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表演中,不仅萃取了主要知识点,更逐步提升了表达运用能力,可谓高招。
2.列表梳理
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列表梳理,梳理结束,主要知识点也就一目了然了。
3.引导发现
例:特级教师倪鸣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采用小游戏“连连看”形式贯穿教学始终,理清了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和各项发明创造之间的联系。另一位老师则在和孩子们学习《石头书》一文时,引导孩子们品读文中所有对话,在“问”“答”中把主要知識都刨根问底地解决了,教学易简有趣。
4.板书生动
如教学部编教材《要下雨了 》《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低年级科普性说明文时,则可以根据低龄儿童的心理,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将主要知识用形象的板书,以童话的结构再现,使文章的主要知识在孩子脑海中再现,留下深刻印象。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课要有儿童本位,师生在学习说明性文本过程中,在抓取知识要点的同时,也应当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实现。
【参考文献】
[1]薛法根等著.文本分类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