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南油田综合治理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海南油田探明含油面积11.86km2,石油地质储量1321.77×104t,可采储量268.01×104t。由于近年新井及侧钻井无法实施,区块日产油由100t降至87.8t。针对油藏动用程度不均、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现状,通过潜力砂体精细描述、边部低渗储层压裂改造、长停井、低效井潜力再评价、改善注水井注入能力等方法,开展油田综合治理研究,实现油田日产油重上100t,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南油田;综合治理;稳产
   1 油田概况
  海南油田地理上位于辽东湾中北部,辽宁省大洼县西南21公里;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低突起南端,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的北端。探明含油面积11.86km2,石油地质储量1321.77×104t,可采储量268.01×104t。
  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气藏,原油性质为稀油。含油目的层为东三段和东二段的下部,有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单层薄的特点。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21.8%,渗透率200.8 mD,为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均质系数0.2,级差1303,突进系数12.06,变异系数1.79。海南3断块油品性质较好,具有低密度(0.8561g/cm3),低粘度(5.6029 MPa·s),高凝固点(22.25°C),高含蜡量(6.17%),高胶质沥青质(15.639%)的特点。天然气相对密度较小(0.7451),甲烷含量均值为78.51%。水型为NaHCO3型,总矿化度为4846.5mg/L。海南3断块1996年8月首钻海南1井,1997年4月钻探海南3井,试采成功。1998年全面投入开发。2001年6月采用七点法面积注水方式正式转入注水开发,目前区块处于高含水阶段。
   2 存在问题
  受实施效果影响,近几年工作量不断萎缩且手段单一,长停井总数逐年增多,常规措施挖潜难度大;目前该块11口注水井因注入压力高欠注,平均注入压力13.1MPa,欠注量309.8m3;由于新井及侧钻井无法实施,没有产量接替,日产油由100t下滑至87.8t,稳产难度大。
   3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3.1 应用潜力砂体精细描述,进行测井二次解释
  对该块动态资料进行整理,将曾经生产过层的电性统计,绘制电阻率-时差交汇图版,电阻率>10 基本为油层和气层,且时差>390,为出气层;电阻率在5~10 之间的低电阻层是既有出油层位,又有出气层位,也有出水层位的混合过渡带。通过整理混合区域的井泥浆电阻率最大达1.86,最小为0.2,差异较大,分析低电阻层出油的原因,可能受泥浆电阻率影响。
  根据泥浆电阻率大小划分区间并分别绘制图版,确定油气层与水层识别标准,泥浆电阻率>1时,Rt>10 为油气层,泥浆电阻率<1时,Rt>5为油气层。同时对生产过层气测录井进行统计,绘制气测录井图版,制定标准,进一步将油层与气层区分开。应用上述标准,对该块d3 I以上开展测井二次评价,重新解释134m/72层,精细刻画8个潜力单砂体油、气、水分布,落实含油面积2.3km2,地质储量111×104t。在构造有利部位实施挖潜,其中海南7-5,调层开井后,初期自喷生产,日产油19t,不含水,对比措施前日增油18.9t,阶段累增油1123.4t。
   3.2 开展海南3断块边部低渗储层再评价研究
  海南油田曾有7口井开展压裂措施,平均单井日增油8.8t,阶段增油2347t,效果突出。针对海南3断块低渗储层开展物性、电性、含油性再评价研究,优选边部井距大、储层物性差、注水受效不明显、能量较为充足的油井实施储层压裂改造。其中海南17-5 井压裂效果突出,初期日产油23.9t,对比措施前日增油21.2t,目前日产油稳定在7.5t以上,阶段增油780t。
   3.3 开展长停井、低效井潜力评价,挖潜剩余油
  對油井开展地质大调查,逐一分析低效井、停产井原因,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实施措施挖潜7井次,措施后日增油9.6t,阶段增油1026.8t。海南13-9C为间开井,通过地层精细对比,该井24号小层邻井对应层未动用,且原生产层初期产能较高,处于构造局部微高位置,该井补层补孔后,初期自喷生产,日产气1.5×104m3,下泵后,目前日产油5.9t,含水25%,阶段累产油428.7t。
   3.4 多手段改善海南油田注入能力
  实施解堵、检管2口井,初期平均单井注入压力由13.8MPa降到12.2MPa,增加注水量47m3;海南13-27 井组对应油井5口,日产液由82m3升至95m3,日产油由9.8t升至10.6t。
   4 实施效果
  在无法实施新井、侧钻井情况下,通过开展海南油田综合治理研究与实践,实现海南油田产量重上100t规模。
   5 结论和认识
   1油田新井、侧钻井无法实施,稳产难度大,通过对潜力砂体精细描述、储层压裂改造等工作进行挖潜,取得较好增油效果;
   2油藏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发,剩余油分布零散,在局部构造高点、微高点、断层夹角处剩余油富集,存在较大的挖潜潜力。
  参考文献:
   [1]孙玉香.辽河滩海油田改善注水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7):133-135.
   [2]刘曙光,任好,苑金玉.辽河滩海海南1块储层测井评价研究及应用[J].海南石油,2011(31):72-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