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迹·追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前言
  我国是重视历史的国家,古人提出“读史明智”、“以史为鉴”等充分说明学习历史对于个人成长与国家昌运的重要意义。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也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因此,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丰富历史素材中蕴涵的教育价值更是取之不竭的人类文明智慧之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核心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也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要求“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做为一名身居北京的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教材的同时,应积极挖掘北京地方史的研究与育人素材,充分发挥本土历史文化价值,用古建筑风韵陶冶学生品格,用文化气息浸染学生心灵,用历史沧桑唤醒学生家国责任。因此,传承地域文化、发扬优秀地方文化传统是新时代教师义不容辞的教育与文化责任。
  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和走访了很多北京古迹和博物馆,结合历史教材中关于北京历史的介绍等内容,开发了《读城 · 北京》历史校本课程,旨在增进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探寻北京古文化兴趣,从而产生“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的认知,最终达到热爱北京和北京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目的。
  二、《读城·北京》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它的文化,不管是佛罗伦萨德雕刻,还是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从纽约大都会图书馆到埃及金字塔,每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城市总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钢筋的骨、水泥的肉、玻璃的皮,一座座工业生产下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大中小城市所接受,北京也不幸被淹没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五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建都有3000多年的历史,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我们来说,有了解认识它吗?此课程以北京的建城发展史为主线,旨在了解北京、认识北京,以达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培养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课程开发原则
  1.生本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课程设计前对学生进行随机访谈与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与知识基础,便于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力争做到基于学生认知与学段特征及知识储备设计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并自主参与和学习的课程。
  2.开放性原则
  (1)包容性
  北京地方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共同积淀下来的文化,因此,学习和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必须具有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间相互吸收与借鉴。
  (2)多元性
  它包括学生学习途径的多元化、观点的多元,以及研究角度的多元等等,不拘一格,收获更加丰富的北京地方特色文化。
  3. 实践性原则
  加强课程实践性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其参与到课程互动中来。例如利用节假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考察北京特色文化等。
  (四)授课对象
  初一年级选修课学生
  三、校本课程開发实践反思
  (一)寻迹·寻索古迹北京之魅力
  1. 学生探寻古迹,感受北京文化之博大与精深
  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研究北京城文献史料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遗址、博物馆去参观,了解了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格局和文化内涵,甚至一草一木中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丰富了学生对北京古风的体验与感受,积累了历史文化底蕴。
  2. 多维探索途径,促进学生感受体验
  除了课堂学习和探究、实地考察和体验外,还增加了网络学习与史料研究等环节,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打造了多维度的学习空间。
  (二)追远·追抚中华文化之魂灵
  孔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寻迹北京文化的同时,学生能够从历史变迁、建筑文化中了解了中国古人的对天地人的和谐追求、对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思考,以及“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质朴道德规范。学生汲取了中华传统文明的文化给养,在学生精神上注入了中华文明传统基因,是他们人生中重要一课。
  (三)启世·启迪地方课程开发之思考
  《读城 · 北京》校本课程虽然学习完毕了,但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仍非常高涨,纷纷表示希望能够继续探索,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次课程开发与实践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在地方史教学中收获了许多,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展提供了借鉴。
  1.学习和研究地方课程应与现代文明背景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不能割裂,否则将会丧失生命力。如今的北京比起从前不知扩大了多少倍,成为伟大中国的首都,跻身于世界大城市之列;它变得更加多元,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在这里融合。
  因此,应将现代文明与北京古风相结合打造更加丰满与鲜活的北京文化,增加北京文化的适应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2.打造多维度、多层面的北京文化系统
  北京历经多民族文化和时间浸染,形成了包容、厚德等北京精神,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从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挖掘。如,名胜古迹、胡同文化、京味文学、北京话、风俗、小吃等,还有各阶层生活风貌与礼仪等,今后将陆续成为课程内容,力争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北京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知之愈深,爱之弥坚”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京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挖掘与传承的内容,我将继续发挥历史教师的专业和研究优势,把北京文化传承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