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姜夔词中的禽鸟意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人的主观情意结合的统一体。意象是构成古诗词的基本框架。研究古诗词中的意象具有很高的价值。禽鸟特殊的生活习性,对于人类有很大影响而被广泛应用到文学创作中。本文研究了姜夔词中的禽鸟意象,对其出现的禽鸟意象做了分类整理且阐述其中词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意。
  关键词:禽鸟 意向 姜夔词
  无意象不成诗,意象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致相统一的产物,是古典诗词抒情写意的生命单元。从上古时代人类就有对鸟类的图腾崇拜,在之后鸟类更是被大量应用于文学作品并一直延续到之后几千年的文学创作。
  宋代词人通过看鸟、听鸟、悟鸟将鸟融进了自己的创作。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姜夔词集》中的84首词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在这些词中,禽鸟类意象一共出现了54次,其中燕9次,禽鸟8次,雁8次,鸦(乌)6次,鸥鸟4次,鸳鸯4次,鹤3次,鸟3次,子规2次,鹊2次,莺燕合用2次,鸾、鹦鹉、鹰各1次。
  一、禽鸟意象的分类
  (一)自然鸟象
  自然鸟象指的是鸟作为自然景物,一方面是诗人单纯地描写景物,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感。如“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浣溪沙》)。词中的原野、苍鹰和晴空构成了一幅空旷辽远的风景图。
  二是禽鸟的描写是主人公心情的外化。如“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探春慢》),鸦与衰草、愁烟、落日和风沙旷野形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风景图,其中一个“愁”字写出词人内心的愁苦,乱鸦就起到了衬托作者心情的作用。再如“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一萼红》),词人在此写到“渐笑语”,惊醒“卧沙禽”,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
  (二)装饰鸟象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鹧鸪天》)这里的鸦头袜指的是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女子穿着这样款式的鞋袜,脚步轻盈,词人由此联想到《洛神赋》中的宓妃,赞美了这位来自京洛的佳人。“钗燕笼云晚不饮。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浣溪沙》)钗燕指的是装饰用的钗子,笼云指的是挽结云寰,这句词讲的是女子晚来梳妆,钗燕笼云,依依惜别男子的场景。“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浣溪沙》)中的钗上燕也是女子所佩戴的发簪。
  (三)修辞鸟象
  1.用典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念奴娇·毁舍后作》)“王谢燕”出自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堂前燕”反衬自己的孤苦无依。“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翠楼吟》)这首词是词人前去参加黄鹤山安远楼的落成典礼所作,借用了黄鹤山当地的“仙人乘鹤”的故事。
  2.借代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踏莎行》),词人化用了苏轼在《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的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姜夔此处用莺莺燕燕来代指合肥女子。“金陵路,莺吟燕舞。”(《杏花天影》)此处的“莺吟燕舞”也指的是秦淮佳丽的妙舞清歌。
  3.象征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鹧鸪天》)人们把鸳鸯当作是双宿双飞、形影不离的水鸟,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则象征着“人”独宿,写出人的孤独。再如“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忆王孙》),古人常用鸾凤来喻夫妻,词句中的“绸缪”是缠绵之意,“鸾鸟愁”象征着“人愁”,因和爱人分离而夜不能寐。
  4.比兴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杏花天影》)此词是词人姜夔随萧德藻赴湖州途中泊舟江上所作。此处的“鸳鸯浦”是词人泊船的所在地,此处以“鸳鸯”名浦,兴起了作者的怀人之思。词人在此用到了王羲之的典故,“桃叶”是王献之的妾。王献之也曾作歌送桃叶渡江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二、词人的情感抒发
  (一)黍离之悲的爱国情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凄凉犯》)此词写于宋光宗绍熙初年,当时姜夔客居在合肥,“边城一片离索”是词人对合肥的描绘。词人在上片写了合肥边界处的萧条,下片写南宋朝廷的行乐,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词人感怀实事,想要上奏朝廷,却害怕大雁匆匆不肯传递消息。词人在此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出词人的爱国之情。
  (二)羁旅漂泊的孤苦无依
  1.客居他乡的孤独
  “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霓裳中序第一》),清秋燕子又将南飞,杏梁双燕正如客子,不能久栖。这两句词将客子的漂泊与燕子的迁移联系在了一起,写出了人燕同悲的强烈感情,用双燕反衬出自己的孤独。
  2.相思怀人的感情
  词人写作了大量思念合肥女子的词作。“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鹧鸪天》)山鸟的叫声空旷嘹亮引起词人的共鸣,词人通过写被山鸟惊醒,将自己对合肥女子的相思怀念发挥到了极致,梦中相见已是痛苦,偏偏梦也被山鸟惊醒。
  3.物是人非的慨叹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月下笛》)此词讲述的是主人公回忆过往的游玩情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燕子是传递消息的使者,词人让燕子去寻找那能歌善舞的女子也没能找到,借燕子来抒发世事无常之感,借飞鸟的来去无踪表达词人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慨叹。
  4.时光易逝的无奈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一萼红》)燕子是报春的使者,在此指的是一种立春风俗。“朱门贴画鸡”是一种人日风俗。转眼间新的一年又要到了,词人“空叹时序侵寻”,流露出光阴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愁苦。
  5.归隐与入仕的矛盾
  庆元二年(1196),姜夔“移家行都,依张鉴居近东青门”;庆元三年(1197),姜夔“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然而,“时嫉其能……不获尽其所议”;庆元五年(1199),他又“上《圣宋饶歌鼓吹》十二章”,总算是“诏免解,与试礼部”,然而未及第。由此可见,白石也有当时知识分子普遍的人仕要求。但是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白石终身布衣,生活困顿,羁旅天涯。白石一方面渴望隐逸的生活,一方面又不能忘怀国家时事。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鸥鸟性情温和,生活空间广阔,是归隐漂泊的象征。姜夔的词中多次写到了鸥鸟,例如姜夔的词中多次写到了鸥鸟,“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庆宫春》),此词是词人旧游故地所写,故称这些鸥鸟为“盟鸥”,词人在此有伤逝怀人的情绪。另外鸥鸟是一种有灵气的鸟,鸥鸟性情温和,愿意与人玩耍亲近,但若发现人有机心,有目的地接近它,便不愿与人接触过多,因此,古人常常将其视为没有心机的隐士的伴侣,也将其视为与世无争的象征,因此鸥鸟的飞去也意味着词人徘徊在归隐与入仕之间。
  禽鸟意象是姜夔词中的一大特色。“象以尽意”,从姜夔词中的禽鸟意象来考察,我们就能够归纳并发现姜夔凄凉清冷的诗风和生命底色。综观姜夔词中的禽鳥意象,基本无一例外都表示一种相对感伤的意蕴,笼罩在词人的凄苦之风下。姜夔一生辗转,屡试不第,终生未能人仕的凄苦身世,或许也让他笔下的禽鸟多了一分展翅盘旋四海的自由,但也多了一分漂泊无依、如无枝可栖的鸟儿一般的孤苦。如此,禽鸟意象的加入,为白石词增添了一重独特的审美意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