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金沟金矿是热水沉积-构造改造的层控型低品位金矿床,受地层及区域断裂控制,文章叙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1-0076-02
Abstract: Jiajingou gold deposit is a stratabound low-grade gold deposit with hot water deposi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controlled by strata and regional faul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probes into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and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Keywords: Jiajingou;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扬子板块(羌塘-扬子-华南),属秦岭-大别山新元古代-中生代造山带,处于南秦岭边缘海盆(Nh-T2)之留坝-旬阳晚古生代陆缘海盆(S-P)内(图1)。
区域上主要出露古生代沉积-浅变质岩地层,并普遍遭受了多期次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各类片岩、千枚岩、变砂岩、碳酸盐岩等;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局部达高绿片岩相;除以上区域变质作用外,伴随着大规模的挤压构造变形,在形成区域性韧性剪切带的同时,使岩石物质成份及结构构造再次发生变化,形成糜棱岩、构造片岩等动力变质岩;区域上侵入岩不发育,小规模的岩浆活动均以脉岩形式产出;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但以脆-韧性剪切构造为主。
区域矿产以铅、锌、金、汞、锑为主,分布有特大型青铜沟汞锑矿、公馆汞锑矿;小河金矿、惠家沟金矿、淋湘金矿、焦山寨金矿以及大岭、泗人沟、关子沟、南沙沟、江坡等系列中型铅锌矿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 矿区地质
工作区位于南羊山复向斜两翼及东部转折端,受向斜构造作用地层格架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2.1 賦矿地层
赋矿地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一岩性段(S1m1),含矿岩性主要为含铁白云石的粉砂质绢云千枚岩、细粒岩屑砂岩及细粒变砂岩。岩石中蚀变主要以绢云母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但普遍较弱,其中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2.2 构造
工作区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金鸡岭-留凤关褶皱束东南端与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北缘衔接部位,位于南羊山复向斜东部转折端,构造线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F2断层(南羊山断层):出露于纸房沟-西岔河一带,出露长度约13.5km。该断层为逆断层,局部断面结构特征明显、下盘围岩具明显擦痕;破碎带宽15-45m,带内岩石破碎、揉皱强烈,主要为千枚岩碎石、角砾、粘土质及钙质,可见硅化条带、团块状石英脉。断层顶底板特征模糊不清,不易识辨;断层产状175-258°∠57-74°。该断层为区域内公馆汞锑矿床的导矿构造。
2.3 岩浆岩
区内未见较大的岩体、岩脉出露,仅局部可见少量石英脉条带,多呈脉状产出,个别呈团块状,宽度0.2-60cm不等,长度几十公分-十几米。
2.4 围岩蚀变
区内普遍发育硅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等蚀变现象,局部有炭化、褪色化现象。与金矿化蚀变关系密切的有硅化、褐铁矿化。
3 矿体地质
区内含矿蚀变带及金矿体主要呈条带状、透镜状产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一岩性段(S1m1)。含矿岩性主要为粉砂质绢云千枚岩、细粒变砂岩、泥质粉砂质板岩、细粒岩屑砂岩、碳质板岩。蚀变带长约1-1.1km,南北宽约20-60m,带内共圈出金矿体两条。产于I号矿化蚀变带内,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一岩性段(S1m1)的砂质板岩中,岩石中可见少量细粒黄铁矿颗粒,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在0.05mm以下,岩石中分布不均。矿体上盘围岩为砂砾岩、下盘为岩屑砂岩,由TC10、TC1探槽和YK6样坎3个工程控制,长度580m,厚度1.56m,平均品位3.26×10-6。
K2:产于II号矿化蚀变带内,赋矿岩性为炭质板岩,岩石中可见铁白云石颗粒,含量1%左右,不规则粒状,粒径多在0.1-1.0mm之间,蚀变产物多与石英、闪锌矿等混杂一体,分布不均匀;局部褐铁矿化较为发育,有弱炭化现象,可见硅化细网脉及泥质、粉砂质条带,岩石板理较为发育;矿体上下盘围岩均为碳质板岩。矿体长度约460m,厚度1.5m,金品位2.89×10-6。由TC9和TC7探槽控制。
4 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
4.1 控矿因素
(1)层位、岩性控制。区内金矿化受一定的层位控制,主要产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1)第一岩性段,赋矿岩性主要为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岩屑砂岩及变砂岩。矿体的展布方向与岩层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且与围岩无明显界线。(2)构造控制。区内在岩石构造片理化普遍发育的岩屑砂岩中存在有金矿化,岩石中岩屑大小不一,可见少量细粒黄铁矿颗粒,区域片理化变形决定着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形及碎裂、压力影、拉伸及定向排列等特征,进而决定金的赋存状态。说明金矿化与构造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强片理化构造带、黄铁矿化蚀变带与金矿化的关系更为密切。(3)热液蚀变的控制。区内硅化相对较强的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岩屑砂岩及变砂岩中均发现有金矿化,说明成矿与热液活动具有一定的关系,热液活动对该地段成矿具一定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热动力源泉及物质来源。(4)围岩蚀变条件:硅化、褐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4.2 矿床成因探讨
工作区位于留坝-旬阳晚古生代陆缘海盆(S-P),属于在中晚元古代火山岩系裂谷-洋盆、火山岩浆岛弧构造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晚古生代陆缘海盆,沉积相一般为浅海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稳定沉积。主要出露古生代沉积-浅变质岩地层,并普遍遭受了多期次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各类片岩、千枚岩、变砂岩、碳酸盐岩等;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局部达高绿片岩相;除以上区域变质作用外,伴随着大规模的挤压构造变形,在形成区域性韧性剪切带的同时,使岩石物质成份及结构构造再次发生变化,形成糜棱岩、构造片岩等动力变质岩。这类浅变质的泥质类岩石中含有碳质,对金有吸附作用,在成岩过程中Au等金属元素随之发生富集沉淀,最终形成矿化。区内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同生及后生初始富集成矿作用,包括成岩、深埋后生作用;后期叠加-改造成矿,包括变质与构造热液的改造对成矿有重要的贡献。因此,初步认为预查区矿床属热水沉积-构造改造的层控型矿床,成矿温度属中低温范畴。
5 找矿标志
通过对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成矿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家金沟一带主要找矿标志如下:(1)矿化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区内金矿的矿化线索主要以褐铁矿化石英脉的形式产出,糖粒状烟灰色石英脉往往是地表找金的主要标志。(2)地层及岩性标志:金矿化的赋存层位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1)第一岩性段,赋矿岩性主要为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岩屑砂岩及变砂岩。(3)围岩蚀变:褐铁矿化、硅化、炭化蚀变带为区内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4)化探异常可指示成矿带的分布范围。化探异常可指示成矿带的分布范围,可为找矿提供靶区。
参考文献:
[1]齐文,候满堂.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J].陕西地质,2004(2):5-9.
[2]陕西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陕西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R].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0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