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药机械的技术情况与使用注意事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喷药作业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喷药机械代替了农民的人力喷药和半自动化喷药,显著提升了喷药作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机械喷药技术的总结和对比,介绍了机械化喷药作业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喷药的科学、高效、安全进行。
关键词:喷药机械;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6.033
喷药机械是农业植保作业的重要机械,喷药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具有明显影响,我国每年针对于农业生产的农药使用量很大,且我国的农药生产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我国的喷药机械作业提供了有力保证。现阶段我国的植保机械已经超过了8500万台,但多以小型人工喷雾机械为主,半自动化喷雾机的保有量仅占总数的10%左右,而悬挂式喷雾机和自走式喷药机的数量不足1%。因此, 为提高农业喷药作业的效率与质量,顺应国家提升和促进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优化植保机械的作业面积和操作合理性,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稳步进行。
1 喷药机械技术现状
现阶段,农业发达国家的喷药机械多以大、中型喷药机为主,包括了自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等多种模式,其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包括了先进控制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离心喷雾技术等。喷药机械不仅满足了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还更多的考虑到环保与节能要求,有效实现了低喷量、精喷施、重环保、效率高的要求,同时能更好地保证操作者的舒适性和人身安全。
我国的农药喷施受传统人力作业的影响较大,在向机械化作业的转变中相对缓慢,尽管现阶段有近九成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工喷药为主,但近年来大型喷药机的研制和销售也逐渐增多,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增加,喷药机械的市场也出现了优化趋势。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喷药机械多以拖拉机悬挂作业为主要形式,喷药架采用可伸展结构,喷药过程能够实现高效作业与安全生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先进性、喷头雾化效果,以及操作便捷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使用注意事项
2.1 操作事项
(1)使用前调整。正式开始作业前应当对喷药机的主要工作条件进行调整与确认。一是注意对工作压力的调整,以保证良好的雾化效果。喷药机与药泵之间有自动的压力调节阀,应根据喷药机的使用要求对压力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顺时针旋转调压手柄,压力增高,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压力降低。二是注意对喷药杆高度的调整,通常喷药杆的高度应根据作业对象高度来确定,对于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农药喷施,通常应高于作物顶部10~20 cm,对于除草作业,则应高于地面30~40 cm。
(2)试喷药作业。当对喷药机的调整完成后,在正式作业前应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一次试喷药作业,并根据喷药机的喷药量、喷幅综合考虑拖拉机的行走速度。试喷药的过程使用水代替药液即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喷药压力和行驶速度进行,明确作业过程中的用药量,同时观察喷药的质量与效果,并作适当的调整。
(3)作业时间选择。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对喷药作业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喷药作业必须结合天气情况进行。喷药作业应尽量选择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进行,以免喷施药液发生漂移问题。对于喷洒杀虫药剂的作业,应尽量在晴天的午后进行,以便利用熏蒸效应加强杀虫效果;对于喷洒防治病害的农药,应选择多云天气的上午进行,以保证喷药后农药具备足够的吸附时间;对于除草作业,应选择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并尽量在降雨前或降雨时完成,以增加除草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对于喷洒杀虫药剂和喷洒防治病害药剂的作业,应保证喷药后的6 h之内没有降雨,以保证足够药效,若发生降雨应考虑进行重喷。
(4)其他事项。对于作业中使用的农药必须要妥善放置并由专人看管,作业后的农药需及时送回库中并妥善保存,不能将喷药机内部的农药继续留存于药箱内,更不能将农药随意倒入其它容器储存。喷药机的操作人员工作中若发现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中毒表现,应立即停止喷药作业,并离开喷药区域,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彻底清洗手、面部和其他可能污染的皮肤部位,并立即到医院单位诊治。
2.2 保养事项
(1)应注意在每次作业后对药桶和输药管路进行清洗,主要是通过向药箱内加入足量的清水,将喷药机开启,进行喷洒作业,完成后可再重复进行一次,以保证清洗质量达标。同时应定期对喷药系统的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以避免出现过滤器堵塞影响正常作业的问题。
(2)清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各个喷头的工作情况,发现工作异常的喷头,应及时更换或修理,并注意检查各管路的工作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堵塞或泄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3)喷药机具不使用时,应将其放置于室内或棚内,尽量避免露天存放。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必须存放于室外时,应将喷药机的零件、橡胶件等拆下并放置于室内保存,并將喷药机进行适当的遮盖,避免长期日晒,机械老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6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