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年级数学课堂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表现力,即讲故事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数学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关注并培养孩子们的表现力。一年级是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孩子的启蒙期对他们进行表现力的培养。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基础做起,在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培养他们的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  语言  非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01-01
  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讲故事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表现力。
  传统的教育一直认为,孩子语言表现力的培养主要依仗文科,其实没有考虑到,理科教学过程中表达力的培养,更能注重思维的缜密性。
  我们清楚,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做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我们在培养学生表现力方面,更应关注些什么呢?下面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及做法。
  一、重视语言以外的力量
  我们知道,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讲起来就特别好笑,有的人讲起来就特别枯燥,这除了语言的贫乏之外,其实还有语言之外的力量。我们就先谈谈语言之外的力量。
  在我看来,语言之外的力量主要是人的肢体语言,包括仪态、表情、音量与语速……学生入学伊始,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人受益终生。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表现力的培养,也应从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做起。
  (一)站姿
  在交际中,站立姿势是每个人全部仪态的核心。如果站姿不够标准,其他姿势便根本谈不上什么优美。那么怎样的站姿才是落落大方、讓受众舒服的?
  我们没有办法让孩子一下子就养成挺拔、自然的站姿,但是,通过训练,可以让孩子慢慢地往养成一个好的站姿靠近。特别要让学生明白的是,好的站姿,不仅只是为了美观而已,对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让孩子说话前,先让他站好。
  (二)表情
  表情,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通过面部来表达感情、情谊。
  表情的训练,可能在文科教学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因为需要适当的情境。
  数学课堂上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明显感情起落,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的训练入手:一是微笑,二是眼神。
  教会孩子,与人交流时,要微笑的看着对方,和对方要有眼神的沟通和交流,不用左顾右盼、不好意思。这是尊重听众的表现。
  (三)音量和语速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期待用说话的音量来博得别人的关注,所以恨不得交流时对着对方的耳朵大吼,当然也有特别害羞的孩子,常常说话时喃喃细语,呐呐如蚊嘤。
  思维快的孩子往往语速也快,当然也有孩子因为生怕没时间把话说完,恨不得一口气把想说的内容都一吐为快。
  上述的现象,在一年级的孩子中特别普遍。
  怎样才能让听众舒服而清晰的接收到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对语音语速的控制是特别重要的,声音过高会让人不舒服,声音过低别人听不见,语速过快别人听不懂。这些,都要通过实践,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每一次发言,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妨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再说一次。达不到时,老师可以示范,让孩子模仿。
  二、让孩子把话说明白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先不谈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从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开始。
  (一)语言的完整性
  话说得是否清楚,这跟是否把话说完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写作的六个要素虽然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仍要要求孩子说话时要以一句话的方式表达,而不是以一个词的方式表达。
  “完整话”的定义并不是每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够理解的,这时,老师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做起,建立一定的模型,然后半模仿,最后达到自我语言模式雏形的形成。
  这个训练的过程,老师要舍得拿出时间,给以孩子更多的耐心,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同时,课堂上要多创造孩子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
  (二)语言的有序性
  数学课堂更多的关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重视语言的逻辑性。一年级的学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我们可以先从培养语言的有序性开始做起。
  要做到表达的有序,就要先教会学生用有序的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例如观察时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让孩子按照有序观察到的进行描述。从具体到抽象,慢慢过渡到思维过程的有序。
  当然,在学生表达的时候,与让孩子说完整话一样,也要给他们建立语言的模型,从模仿老师开始,逐渐过渡到按模型表达,再过渡到超模型表达。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擅表达的会讲故事的人,数学课的作用也不容轻视,从基础开始做起,慢慢地进行铺垫和积淀吧。
  作者简介:
  李晓辉(1977.4-),女,汉族,辽宁省丹东市人,一级教师(原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