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破坏了水与城、水与人间的关系,导致城市内涝、水域污染等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海绵城市为前提,对绿色街景的设计原则及优化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街景设计;城市生态
海绵城市是指将生态系统引入到景观城市中,从而使城市中的生活环境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是尊重生态、尊重水循环的一种设计方法。城市街景是城市空间系统当中的一部分,除了要拥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之外,也应承担其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责,以使城市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1.1应结合自身特征来设计街景
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设计绿色街景也应符合这一原则。这其中主要包含了2方面的内容:(1)当地气候,如雨季时期、降雨量等;(2)充分利用植物及道路的防渗水功能,实现水收集,只有遵循着这2个原则,来建设适用于自身特征的街景。
1.2应注重街景设计的生态功能
构建生态功能较强的街景,不仅可以强化城市生物的多元化,也能够对绿化带当中的土壤起到改善的作用,使其具有防旱、存水等功能,从而强化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舒适程度,有效预防城市内涝,减缓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2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优化设计 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道路两旁的植物生长条件较为严酷,因此,在选取植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取管理粗放、生長强健、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布置绿化带的过程中,也应采用大色块、大手笔的手法,以强化最终的整体效果。另外,也应考虑到植物的分枝点要求,人行道路应满足于2.2m、小、中、大型车道应分别满足2.5m、3.5m、4.5m,保障道路的正常行驶。
2.2合理施工,一举两得
行道树的存活条件差,数量众多,不可能为每1棵树都进行人工浇灌,所以,雨水收集及喷灌系统等设施的介入及实施必不可少。例如,在收集雨水的过程中,根据现行道的设计要求,标高应高于绿地,只有这样才可以让雨水自然的流入到两侧的绿地中,并不断下渗。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车行道上的雨水引到树池中,从而通过雨水收集的接口或者土壤过滤的方式,将其收集到储水模块当中,以增强树阵的浇灌量,加大浇灌面积,增加渗透时间。
2.3绿色街道景观的立面设计
为了保障道路周边硬质地表所汇聚的雨水可以进入到种植池中,设计者也应合理设计种植池边的竖方向标高,并处理好硬质铺砖与周边道路的关系。(1)种植池旁的标高应略低于周边道路及硬质地表;(2)路缘石应和周围道路持平;(3)将溢流口设置到种植池当中,从而更好地集中雨水,强化街景的立面设计。
2.4绿色街道景观的植物设计
在生态系统中,植被往往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设计者也应充分考虑其性质,比如,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或湿生植物,在筛选植物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譬如应多选取乡土树种,避免选择入侵性较强的植物,选取根系发达、耐湿性的植物,其可以吸取大量的水分、并吸收污染物质,以在强化街景美观性的同时,保障树种的成活率。
2.5绿色街道景观的景观设计
绿色街景除了要负责雨水管理外,也应满足于道路的美化效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设计者在设计绿色街道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水循环,大多数都采取了自然手法,来提升最终的景观效果,比如在一些改造项目中,会通过鸢尾、千屈菜、菖蒲等花卉来增强设计效果,并借助于植物间的色彩搭配,强化景观的变化性。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以有效强化其实用性及观赏性,由此来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这一背景下,在建设街景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基础设施及绿化带,来保护水资源。同时,在建立的过程中,也应秉持着2个原则:分别是自身特征、生态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街景进行优化设计,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对海绵城市的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