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阴睛不定的父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吴最近半年来发觉自己越来越摸不透父亲的脾性了,因为她的父亲会每隔一段时间来个彻底的大转变。比如,刚开始他可以连续几个月表现得心情很好、爱说爱笑、讲话幽默风趣、主动搭讪陌生人,不管跟谁都有说不完的话,还没聊上几句就与人称兄道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愿待在家中、整日忙忙叨叨、总往外跑、张罗着要赚大钱或是给家里添置一些没太大实际用途的东西,花钱很是大方。有时他还会管一些根本和他不沾边的闲事,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热情,晚上几乎只睡2、3个小时,白天依然精力十足、仿佛不知疲倦,还常逢人就自吹自擂、口若悬河,好似这世间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不懂的事。家人对他劝说根本不管用,他依然我行我素且乐在其中。然而在这之后,他整个人又开始“打蔫”,整天愁眉不展、沉默寡言、看什么都烦,精气神像是被抽干了一样,将自己一整天都锁在房间里,既不愿出门,也不愿外出找活儿干。要么躺在床上不讲话,要么呆坐于沙发上,以前很爱干净、很注重自我形象的他又会变得邋遢、懒散,懒得洗澡、洗漱、修整头发或是更换衣物,甚至连吃饭都要人催半天,扒拉几口饭又回卧室了。对以前喜欢做的事不再感兴趣,家人问他怎么了,他也不愿搭理,有时突然来一句,说自己活着真没意思。再过一个多月,他又像被打了鸡血一般,再次恢复话多、兴奋的模样。就这样,一年下来家人被老吴这样反复交替的样子折腾得够呛,又觉得这种情况不太正常,但相比而言,家人其实更担忧他精力不济、懒言少语时的情况,也曾带他去看过当地的精神科医生,不知道医生给他开了哪些药,病情不仅没能控制住,反而越吃药越严重,严重到他整天一句话不说、对什么事都显得漠不关心,还有过一次试图想摸电门自杀的情况。来京工作多年的小吴得知父亲治疗后的情况越来越糟,就决定带他来北京就医。
  小吴的父亲来诊时依然愁容满面、不愿讲话,行走和反应都显得极为缓慢、神情呆愣,有时唉声叹气,对医生的问话不愿回答,病史只能依靠家属提供。当医生追溯小吴的父亲在此之前有无类似异常表现时,小吴这才想起在她幼年时期父亲也曾有过一些可疑的异常—
  那时小吴刚上小学,她的母亲丢了工作,只有她的父亲还有一份在厂子车间工作的“铁饭碗”,但也收入微薄,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父亲维系。为了撑起这个家,她的父亲拼命努力挣钱,除了白天要去车间干活,晚上还得再做一份兼职,每天夜里很晚才回家,几乎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他仍会精神百倍地工作,从不喊累,好像也从不觉得累,心情总是很愉快,有时还会哼上几句小曲。他和每位同事都相处融洽、有时还对人特别热心、总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在单位里人缘很好,人人都夸他开朗、外向。小吴记得父亲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因为他踏实肯干,工作做得既快又好,头脑又灵活,还多次被单位评选为劳模,最后还被推荐成车间的一个小领导。只是在小吴考上大学那一年,由于父亲的厂子不景气,不少人都下了岗,她的父亲也包括在内,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后,他们全家不得不搬回老家住。她隐约记得那段时间父亲备受打击,一向心情不错的他突然表現得沉闷压抑、懒得讲话、时常一个人发呆,过了大半个月他才慢慢缓过劲来,说自己终于想开了、今后要更加努力之类的话,再次恢复了之前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家里人就慢慢淡忘了这些事,要不是带父亲过来看病,医生反复追问她父亲以往有无类似表现,小吴可能也不会想起这些情况。
  根据小吴对她父亲的病情描述,结合她父亲的各项常规检查和精神检查等,不难判断出她父亲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它属于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即与病人正常的情绪状态相比,他们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情绪状态:一种称为躁狂相,情绪处于亢奋状态,表现为讲话滔滔不绝、周围人较难打断,活动多,睡眠少,却依然精力旺盛、不知疲惫,自我感觉良好,言语内容夸大,过高评估自我的能力或价值,主动接触人、乱花钱、爱管闲事,有时情绪不稳、因小事发脾气或挑剔,行为鲁莽冲动等;另一种为抑郁相,情绪处于沉闷低落状态,表现烦躁压抑、感觉容易疲劳、以往的兴趣和乐趣感较前减退或完全丧失,夜眠差、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和/或早晨醒得比平时提早一小时以上,容易自责、甚至自认为犯了严重的过失,不思饮食、体重减轻、消瘦,集中注意力困难,严重时会出现想要自我伤害的念头,甚至做出自残或自杀的行为等。
  病人会处于其中的一种状态或者两种状态不断交替出现,目前病人正处于抑郁相。鉴于他的自杀企图和严重的抑郁表现,为安全起见,医生建议家属让病人住院系统治疗,用药原则是在给其稳定情绪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而且要随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小吴的父亲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不再交替出现两个极端,能对之前的病情有所认识,家人见他恢复得挺好,准备接他出院回家,出院时医生叮嘱病人:出院后即使病情稳定,鉴于本次并非是首次患病、以往病情曾多次反复过,建议他最好能接受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定期进行门诊调药和复查,具体的服药时间最好能听从医生安排,同时建议家属要悉心看护他的安全和观察其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诊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3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