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华民族当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灵魂所在,和各族人民都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发挥在此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等,更好地展现学科的人文性,使得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增强。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研究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是一种将道德文化作为本体,将道、儒等思想作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体系,其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节日习俗、建筑、汉服等,民族特色是非常鲜明的。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增强教学的影响力、感染力等,使得学生得到更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化气息是非常浓郁、独特的。而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借助这一时机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学生本身文化意识、文化能力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效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展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身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时机,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等,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将学科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大大的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好的选择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最终的渗透效果达到预期[1]。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历史遗迹,比如苏州园林、赵州桥、长城等等,这些文化遗迹往往都蕴含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好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实现图文并茂,使得学生在观赏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材当中,所有的文章都是创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都是意境悠远、语言优美的。比如,在文章中蕴含着一些礼仪道德方面的,也蕴含着关爱他人方面的,时时刻刻都蕴含着人性美和自然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文章的钻研当中,将这些文化因素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理想中的渗透效果。
  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挖掘出其中的礼仪文化,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等,将学科的人文性展现出来。比如,在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一些有关于古人拜师的相关资料,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将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仁义道德更好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三)引领学生感受,渗透传统文化
  在民族文化当中,语言是非常鲜明的象征,语言文化是气韵生动、意义深远、形象丰赡的,这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要挖掘出的因素[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品味语言美、语言当中蕴含的真善美等,促使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3]。
  例如,“人”这个字是需要一撇一捺才能站立起来的;“信”这个字左边是人、右边是言,说明人应该讲诚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深刻的感知到我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其在学习的同时也学会做人,使其逐渐的形成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等,使其本身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一些课文内容,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岳阳楼记》、《詹天佑》、《晏子使楚》等,其中都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也是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中的主要内容,急需教师的有效挖掘。
  (四)开展诵读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停滞在理论形式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借助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真正的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发挥好自身的组织效用,开展好相关的诵读活动,促使学生文化意识得到真正的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联合学校,在学校范围内大力的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活动,让学生诵读一些《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等,使得学生累积更多的传统文化,使其终身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年龄是非常小的,其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还尚未形成,在此阶段对其有效地实施好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底蕴,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重视程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授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立,周金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31.
  [2]赵常姝.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17-120.
  [3]刘建丽.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47-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