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园林植物生长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情况严重,还会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尽管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对病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还会破坏自然环境,使害虫天敌大量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从生物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意义出发,详细探讨了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具体应用
1生物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一般都是采取“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的策略,有多种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就是在分析害虫习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物理因素及相关机械设备对害虫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比如说通过调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林业技术防治则是依照病虫害生物特性和影响因素,然后在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环节采取一定措施使虫害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节,进而实现杀虫的目标。
对上述几种防治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些防治技术都离不开化学防治技术的有力支持,有的需要对植物生长环境加以改造,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所取得防治效果却要小于对植物生长环境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保证病虫害被彻底杀死,植物管理者会持续加大药量,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恶性循环。
相比较而言,生物防治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对人体家畜安全、环保性强、副作用小、残留量低,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与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要求相符。经试验研究发展,要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就要摒弃依赖化学防治技术的理念,合理地运用生物体系中的生物链及相互克制的特点,利用害虫天敌有效控制害虫的规模和数量,有效调节病虫害。
2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2.1加强病虫害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在众多的生物防治技术中,保护病虫害天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也比较简便。利用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根据生物链中以虫吃虫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首先,必须明确园林植物的害虫类型,如害虫的种类、数量以及类型等,还要分析其食物链特点。通常而言,无论是哪种害虫,都始终与天敌保持动态的平衡,为了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保护与利用害虫天敌。
在保护已有的害虫天敌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害虫天敌的培育工作,环境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害虫天敌,之所以培育害虫天敌,就是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通常,对于害虫天敌来说,其种类与数量都比较有限,防治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害虫天敌种类,提升其食物链的丰富性,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在引进天敌前,应广泛研究,避免造成生态问题。此外,在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用养护药剂,要尽量选用对天敌无害或残留低、具有环保功能的药物,以免药剂对天敌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造成天敌死亡。
2.2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
所谓的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就是引进一些能够使病虫害死亡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规模和数量的目的。在引进之前,需要深入分析与研究引起病虫害的生物,了解到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病原微生物,并引进加以利用。一般情况下,能够用于防治病虫害的菌类主要包括青虫菌、杀螟松杆菌、松毛虫杆菌。为充分发挥这些菌类在园林植物体系中的作用,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施用的方法主要有土壤处理法、喷雾法以及诱杀法,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虫害类型以及园林植物的特点,确定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充分发挥菌类的防治效果。尽管菌类能够用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但必须慎重使用,需要进行层层分析与研究,确保其在植物体系的安全性,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推广与使用。
2.3加大对人工诱杀技术的应用力度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人工诱杀技术进行防治,减少园林害虫数量,为园林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就人工诱杀而言,其手段无外乎两种,分别是植物诱杀和人工信息素诱杀。其中,植物诱杀就是种植一些具有捕捉害虫能力的植物,比如说捕蝇草或者诱饵树等等,以控制园林害虫数量。人工信息素诱杀就是人工释放动物识别信号或特殊物质,引诱害虫,让其进行雌雄交尾或者召集同伴,进而集中杀死。在此之前,需要采集和分析雌性害虫所能产生的信息素,进而再利用技术手段研制出动物信息素,引诱害虫同类交尾或集中,对园林植物进行有效保护。但就目前发展而言,对于信息素杀虫技术的应用尚不熟练,技术也不是很成熟,应用的范围较为狭窄。
2.4合理应用生物农药
较之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往往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不像化学农药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农药而言,其药物成分主要是从菌类、植物、动物以及草药中提取而来,运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优越性十分明显。其一,生物农药的成分均提取于自然,使用生物农药不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不会对害虫天敌生存产生影响。其二,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一样,都有着相同的杀虫效果,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残留物也没有较强的附着性,清洗起来也比较容易。其三,生物农药具有较强的杀伤特异性,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不影响其他益虫生存的情况下杀死害虫。其四,使用生物农药能够防止害虫出现较强的抗药性,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率。
2.5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
所谓的基金育种就是按照类似设计的方式,从人们的切身需求出发,利用特定的程序剪切和拼接植物抗病虫基因,再以人工重组的方式将处理后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进行大量复制,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遗传信息,进而形成新的植物品种,以有效防治植物病蟲害。紧接着使用生物技术实现大量繁殖,将其运用于实际中,从而有效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当前,在基因育种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抗病虫基因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基因、杀虫毒素蛋白基因等。
2.6利用工程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现代生物技术贡献很大,对核多角体病毒加以改造过后,能够有效提升杀虫效果,使杀虫范围得以扩大化。与此同时,利用工程细菌,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中的地老虎,也可以将各种杀虫基因转接于土壤芽孢杆菌的成功先例,如BT基因以及几丁质酶等,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当然,也可以转接于枯草杆菌,然后经过发酵后,大量生产杀虫剂。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杂草狗牙根中,能够提取出寄生危害的病原细菌,可将其研制成疫苗;此外,金钱花中存在一种天然杀虫剂,既能有效杀虫,也不会污染生态环境。
3结语
总之,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过程中,通过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但却会影响园林整体环境,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同时,化学药剂的滥用还会导致害虫天敌被一并杀死,并引发恶性循环。而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就能有效避免化学防治技术的很多弊端,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利用菌类、生物农药以及人工诱杀等多种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存活率,使园林植物得以健康生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