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建设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就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建设成果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发展沙地林业产业模式构建策略,对实现榆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榆林;沙地林业;发展;模式
随着榆林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当地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已成为当今榆林人民改善城乡生态面貌、创建生态和谐、绿色文明新榆林的生态建设目标。建立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对加快榆林林业建设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现状
1.坚实的工作基础是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是榆林市的中心城區,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全区林业用地面积746.46万亩。“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区生态建设基础,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发展理念,开展“三年绿化大行动”,启动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市区共建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和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飞播造林21.55万亩,人工造林60.8万亩,义务植树1000多万株,全区570万亩荒沙得到治理,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72万亩,林木覆盖率45.8%。在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沙柳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在南部山区形成以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呈现“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态势。
2.丰富的物种资源是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
榆林的物种资源极为丰富,生物种类多达812种,其中600余种都是高等植物,乔木有旱柳、刺槐、油松、侧柏、合作杨、白榆、樟子松、梨、枣、杏、桃等。灌木有沙地柏、柠条、沙柳、紫穗槐、花棒等,加大对这些树种种植面积和林副产业的开发,促进林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榆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小杂果的种植和生产,大接杏、玉皇、海红果等名优杂果的种植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对这些名优杂果的开发利用,可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榆林的中草药资源也非常丰富,多达494种,其中191种都是常用的大宗性药材,比如冬花、旋复花、菟丝子、杏仁、黄芪、酸枣仁、柴胡、龙骨等,进一步加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可以有效拓宽榆林沙地林业产的建设模式。另外,榆林的牧草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着极为便利的条件,以狗尾草、白草、紫花苜蓿和沙打旺为主的优质牧草场地达到近70万亩,有利于陕北地区奶牛、绒山羊、草原土鸡等禽畜类的养殖,极大地缓解了林牧矛盾,促进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
榆林地处黄河流域,辖区地形地貌复杂,长城由东向西南横穿市境,以长城为界,北部属风沙草滩区,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6.1%,地势开阔平坦,沙丘连绵不断,土壤质地疏松、保墒、保肥能力差,容易被地表水所侵蚀,且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气候环境呈现干燥寒冷,风多雨少,冷热剧变的特点,加之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近年来开发与治理矛盾的突显,榆林林业产业的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林分结构不够合理。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灌木多,约占88%,乔木少,仅占12%;树种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下、林分结构脆弱,生态质量整体偏低。
2.林业产业发展滞后。与较为发达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相比,我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基础薄弱,森林木材蓄积量少;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小而零散,形不成产业带动效应;三是部分产业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下,直接经济效益低,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如灌木饲草产业;四是生态旅游产品缺乏。
3.造林地块落实难,农民积极性不高。一是由于林业收益周期性比较长,一般3-5年才会有经济效益;二是榆林近年气候多变,大扁杏及花期早的经济林都遇到“三年两冻”的灾害,农民积极性严重受挫,在新的造林任务落实中,有抵触情绪,增加协调难度;三是造林后对林地的封禁管护与农民养殖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群众不愿造,造林用地落实困难;四是造林后,林地被征用为商业用地项目审批困难,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当地的商业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致使造林工作难以推进。
4.新技术利用率低。长期以来我区林业科研人才短缺,存在“重技术轻科研”现象,技术人员相对学历偏低,对当前林业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学习不够,应用不够;观念落后,满足于完成任务,缺乏积极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争先意识;信息化水平不高,林业“3S”技术[即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缺乏。
5.森林资源管护任务仍然艰巨。土地开发与治理的矛盾尤为突出,破坏林地、乱占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封山(沙)禁牧工作的矛盾依然存在,个别乡镇偷牧、乱牧、夜牧等现象屡禁不止;随着林草植被的增加,防火范围不断扩大,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三、榆林沙地林业产业发展建设模式构建策略
1.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林业保护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榆林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首先,加强对林业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以增强当地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要经常组织和引导农民学习林业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够用更加环保、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提高林业效益,促进农业增收。同时,加大林业方面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于那些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视破坏程度的不同罚以不同数额的补偿金,以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技兴林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以统筹规划、科技先行的发展理念进行技术创新,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林业科技的转化。推进林业区域化的合理布局,实现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建设。比如,在种苗供应上,应该建立专门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保障林业发展中有充足的苗木供應,以在促进苗木建设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林业建设的经济化、专业化、市场化。此外,应加大林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林业资源服务体系,在各乡镇成立林业服务协会,并以村为单位组建林业服务基层协会,从而构建起区、乡、村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提高林业建设的整体性和先进性。
3.转发林业发展模式,扩大发展规模
积极转变榆林林业发展模式,实现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综合化发展。首先,要完善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丰富化、多元化,注意加强对花卉、苗木的方面的发展和建设,并不断提高林果业的生产效率,发挥良好的经济优势,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其次,在林业建设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和配置各种类植被的种植面积,实现林业资源的协调性发展。同时,要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模式,注意将林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协调,实现林业与畜牧业的一体化发展。
4.加大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力度,提高林分质量
受自然条件制约,榆林现有林地中, 低产低效灌木林所占比重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三大效益的发挥,今后的工程建设中要加大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力度,通过优化树种结构,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
5.加强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切实贯彻省、市政府有关禁牧工作相关规定,划定明确的封山禁牧区,确保重点治理区全面封禁,使工程建设区现有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及防治。健全森林防火体系,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四、结语
榆林沙地林业的发展是实现榆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分析榆林沙化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极大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军.陕北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8):174-174.
[2]魏金波,姚鹏海.榆林市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及其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2):5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