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草鱼生态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给水产养殖者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使得参与草鱼养殖的工作人员不断增多,间接增强了草鱼合理、高效养殖的重要性。草鱼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直接决定了草鱼的整体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草鱼生态养殖的实效性,对草鱼养殖的场地环境、鱼种放养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草鱼养殖业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鱼;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5.1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83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科、草鱼属草鱼种,有皖鱼、黑青鱼之称,生长迅速、体长1 m有余,为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价较低,广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不斷提高,对草鱼的食用已不仅仅注重草鱼的个体大小,更在乎草鱼自身的品质。因此,如何生产健康无公害的草鱼,将成为水产养殖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草鱼养殖因其养殖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的消费者、市场价格平稳等优势,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然而,草鱼属于群居动物,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就会导致草鱼大规模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1]。因此,为应对市场的需求,从草鱼生态养殖的主要技术手段及面临病害、虫害时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的角度,对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草鱼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1 场地环境及鱼种放养
  1.1 水源、水质及池塘要求
  保证水源、水质达标,是养殖草鱼的前提条件之一[1]。养殖草鱼所用水源不得受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生活等废水的影响,水质需达到有关化学因子指标含量的要求。例如,有机物、有效磷、酸碱度以及盐度等因子的含量,均需按照《渔业水质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控。养殖地采用面积为0.67~1.33 hm2的池塘为宜,水深条件满足2.0~2.5 m,池塘淤泥厚度尽量不要超过0.2 m。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电力充沛,供电设施齐全,约每0.67 hm2的水域需配备1台增氧机(规格为3 kW)和1台自动投饵机。每一个池塘均需满足池梗不漏水且进水、排水操作方便的要求。池塘在注水、下鱼苗前需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冬季冻晒20天以上,在下鱼苗前15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注入池塘的所有水源及肥料也均需进行消毒处理。
  1.2 鱼种要求
  选择健康活泼、体质健壮、品种优良的鱼种,是提高草鱼养殖质量的关键[2]。鱼种主要有两个来源:1)自繁自养鱼种及本地鱼种,应具备优良性状,经无公害培育而成,鱼种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2)外地引进鱼种,需经过检疫合格之后才能引进。放养工作一般于3月进行,鱼苗在放养前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通常使用4%的食盐水消毒15 min左右,以预防疾病的传播。一般采用鲢鱼、鲤鱼、鲫鱼等鱼作为搭配鱼与草鱼混养。搭配鱼占20%以下,主要作用为取食因遗留在水中的饲料而滋生的浮游生物,达到净化水质、充分利用水域空间、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在放养鱼苗时,需经过免疫处理,接种相关疫苗,未患病的鱼苗无需接种。
  1.3 饲养管理
  日常的养殖管理主要包括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两方面。天然水域中的草鱼以水草为主要食物,人工饲养的草鱼以投喂颗粒饲料或膨化配合饲料为主、以投喂青绿饲料为辅。鱼用饲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的规定,不得乱用添加剂。饲料投喂应遵循“前粗后精”“四定四看”的原则。每天投喂次数以3次左右为宜,坚持少量多餐,以2 h内吃完、满足摄食八成饱为宜。当天投喂完成后必须清理、打捞未食用完的饲料,避免影响水质。此外,养殖人员应合理控制鱼苗密度,防止过密饲养。如果鱼苗密度过大,会严重影响水质,破坏鱼苗的生长环境,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1.4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主要工作为增氧机的管理和水质的管理。为了给鱼苗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无风天气、凌晨、连续阴天应开增氧机及时增氧。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在培育期间保证每隔3天更换一次清水,每次加水的量控制在3~5 cm。6—9月,每隔3~5 d加注新水1次,保证水中的溶氧量,从而促进有机物分解,提高鱼群代谢水平。养殖草鱼的水质需长期监测,通过测定其pH,保证水质的安全。测定pH范围最好在6.6~7.8,以防止水质过酸或过碱对鱼群造成不利影响。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防治的原则
  在养殖草鱼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因病害而造成大面积鱼种死亡的现象,给草鱼养殖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3]。草鱼防治的原则主要有以下4点。1)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严格执行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严格把控池塘环境和鱼苗选择,定期在食场附近泼洒消毒剂,投喂草料时必须经过消毒。2)在草鱼的培育过程中,要遵循生态防治规律。例如,在培育前期,重点应放在增强草鱼体质上,给其定时喂养适量的饲料并及时驯化。此外,前期除主要日常消毒工作之外,必须平均15天进行一次全池生石灰化浆泼洒。6—9月还需对全池实施消毒剂泼洒消毒工作。养殖中后期是消毒的重要阶段,期间池塘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会因为鱼类大量排泄粪便而不断增加,可以加用光合细菌,优化池塘生物结构,预防鱼病的发生。3)合理控制鱼苗数量,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破坏鱼苗生长环境,进而为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便利,导致大量鱼苗死亡。4)适时捕捞。适时捕捞可以保证草鱼的生产速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满足养殖者的利益,同时能够避免因鱼群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水质污染。
  2.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2.1 病害防治
  对草鱼影响较大的鱼病有赤皮病、烂鳃病以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三病”[4]。这三种病往往会导致大量鱼种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若是发现草鱼出现这三种病且已有死亡鱼种时,必须马上减少投放饲料或者停止投放饲料,避免进一步影响水质,扩大疾病传染性。应停止含氯消毒剂的添加,避免因患病期间草鱼抵抗力低下而死亡。坚持3~5 d,然后将肠炎烂鳃灵混入青饲料中进行少量投放。若是草鱼患有严重的鱼病,在对池塘进行消毒时,一定要避免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含氯药物,否则会加重鱼种死亡数量。
  2.2.2 虫害防治
  在鱼类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是寄生虫类鱼病,如三代虫、中华鳋等。应对这种寄生虫,应使用灭虫王泼洒全池,泼洒频率通常为隔1天泼洒一次,连续泼洒2次后即可显效。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和兽药及配方饲料的进一步完善,草鱼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工作日益完善,草鱼养殖者的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带动了养殖行业的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草鱼养殖户的监管力度,优秀的养殖户应该起到示范作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已有的研究和生产实际来看,草鱼的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工作。要想保障草鱼的质量,除了要确保所投放鱼苗的品质之外,还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技术,及时做好有效预防草鱼病虫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贺海战.无公害草鱼池塘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7(4):11-12.
  [2] 朱晓莉.无公害生态草鱼的养殖技术[J].科技资讯,2010(18):151.
  [3] 林金典.草鱼生态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7):120,100.
  [4] 王慧.试析草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6(4):30-31.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