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教育在孝义五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提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中课程体系,这种体系既要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规律,夯实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高中生听、说、读、看、写的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让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并内化于心,去指导学生的行为和发展。
  关键词:引导;可行性;渗透作用
  在多数人的认识中,学校教育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習惯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也有人说,培养人的智慧才是学校真正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教育不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知识,更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后走入社会留下的东西。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教师们不得不从入学开始就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这种“三观”的树立,孝义五中的教师们正是以德育教育形式进行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德树人,德育为首是一条教育的铁律。但在平时的正常教学中,个别英语教师认为从教学角度而言,高中英语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认为高中生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或纠正,甚至对课标要求的情感目标教育也是一带而过。孝义五中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程度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课堂教学上能坚持把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融合的只占半数;相比较而言,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渗透德育教育是否接受的观 却不太相同。
  根据调查数据,高一的德育教育渗透得比较
  多一些,其次是高二,最后是高三,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满意度也是随年级变高递减;调查中,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喜欢课堂上穿插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典范案例或贴近他们生活并触动心灵的故事,这说明德育教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还是一定程度上受欢迎的;而一少部分人认为教师上课应该注重课本内容,不应该在课堂上谈论与课程目标无关的东西。
  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尤其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的课程改革,都强调“外语教育”必须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去培养学生,富有“中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培养“思维品质”,提高“人文素养”及提升“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因此,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所以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有着特殊作用。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化时代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广大教师在学科传授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无形的德育教育渗透进整个英语教学中。
  根据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和高中阶段对德育内容的要求,分析孝义五中学情之后,笔者所在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德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神圣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对每一位青少年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是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课。对一群朝气蓬勃的炎黄子孙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决定性作用,教师们可以在“人与社会”这个模块中进行穿插教育。这种教育能让学生们了解祖国历史,明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发展过程,懂得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二、理想教育
  理想是我们心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人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是前进路上的灯塔,是黑暗中的明灯。对高中生进行理想教育实际上是对好的品质和健全情感的造就。初入高中学生们对理想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他们的理想可能空想的成分很大,甚至很多只是幻想。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理性的理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扩大知识面,让他们的感性理想逐渐转变为理性理想,并传授他们知识使理想更科学化和实际化,提供给他们实现理想的条件和教育。
  三、纪律和法制教育
  随着时代进步,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还很淡薄,因此,对青少年的纪律和法制教育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因此,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以使每一位走入社会的青少年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英语教师们在传授语言学科知识的同时拓展国外的相关法律知识尤为重要。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培养学生懂得自觉遵守纪律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通过纪律和法制教育,克服学生心中存在的逞强、好胜、霸道、暴力和急躁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伤人事件。英语教师可以参考外研版教材必修2 Module 2,“No Drugs”一课,开展法制教育,防止赌博、偷窃、毒品等毒害学生,老师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在课堂上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等方法,增强他们自我约束、自律、自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仅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教育,也反映出一位老师、一所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程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在家庭中,懂得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和付出,理解父母的辛苦,才能真正懂得回报。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明白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要和谐相处,尊重其他同学的生活习惯。比如,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要如期归还;举止文明礼貌得当等。在学习中,学会与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广泛阅读,惜时如金。生活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课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标要遵循三个方面的要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教育学生要符合这三方面的内容,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勤俭、朴实,通过多方法、多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做事,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英语教学新课标为准则是我们学科的教学理念,目前孝义五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充实有效,在统筹安排课程进度的同时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对我们英语教师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明确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高中阶段是一个从感性转变到理性的阶段,学生也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我们教师要能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树立高度的德育教育标杆,把学科教学本身作为撬起德育教育的杠杆,在传输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德育教育有了具体和抽象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无声胜有声的渗透作用下接受正面思想教育的熏陶。
  其次,作为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课堂中确立德育教育的实操性。
  学科教育内容不是一经确定就恒久不变,德育教育也一样,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性,只有和学生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成功案例来看,首先贯穿其德育教育的思想就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主线,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出发,全方位影响学生的身心。其次新加坡的教育还主张教师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而在目前高中生的校园生活里,精神需求往往被认为是道德观层面的缺失。其实英语学科可以很好地融合西方德育教育的方法,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把西方先进的德育思维能力引进来,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渗透更有效更高效。比如,有时候某些学生考試不理想,心情低落,从而产生厌学厌世情绪,甚至影响周围同学,对老师也是恶语相向。西方的教育是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我们的老师要吸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失败本身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善于总结,不吸取教训。承受失误、挫折的过程乃是一次学习的良机,失败本身就是一次有益的经历,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一笔财富。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慢慢地培养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使德育教育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高中英语外研版课本的每一个Module都对应一个话题,这些话题涉及范围科学且广泛,从日常生活到智能科技,从生物地理到环境保护,从名人古迹到考古发现,从自然灾害到海洋生物等。教学内容安排贴近现实,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从思想行为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还是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子”。
  最后,英语教师要确保德育教育在学生未来生活中的可延展性。
  众所周知,理想化的德育教育是让学生都成为懂得真善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青年,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具备很高的师德情操,做有温度的教育。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从广度和深度上都高于初中阶段,而且对于不同年龄段,德育教育内容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在常规教学中,孝义五中教师课后也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模式也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是在与学生心灵沟通中进行渗透和 拨。过去的理论认为,教师就是单纯的说教者,而学生也是单纯的受教者,认为德育教育是单向传授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的传递是一样的,绝不可能是单方面灌输的过程。尊其师信其道,说教者对德育方面的传授实际上也是对说教者本身人格素养的考量。想要达到理想化的德育教育,先要明白德育教育是心灵的教育,需要一种相对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的错误和闪失,不能一刀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老师也会有违背道德的言语和举止。因此,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的过程就是将无形的德育教育变成有形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高中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人生。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在课后也应该进行跟踪调查和沟通。丰富的、有内涵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成功人士一定是品质优良、行为端正、道德修养较高的人;让学生懂得虚心向他人学习,孝老近亲,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这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基础;更教导学生善良为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乐观开朗,客观看待自己,坦诚对待别人。学生不可能一辈子一直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三年后毕业他们要上大学,进而步入社会独立生活。因此,真正的德育教育要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量帮助他们把习惯养成,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独特的道德品质,让教师教育能随时提醒他们,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效果,使他们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彼得斯堡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只有心怀社会责任感,明白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坚持践行“立德树人”的大思想观,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常规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落实到位。此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新背景、新时代、新课标下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吴国平.教师人文情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谢贤,李广顺.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雯轩.心理·情感·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新思维[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游聪.雷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邹必斌.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09(24):204.
  [6]许晓玲,李矗峰.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