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学校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点论述农村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與困境。
【关键词】中小学;传统文化;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校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现阶段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着不少困境,这些困境严重阻碍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农村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做出如下总结。
一、缺乏专业师资
中小学校要想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目前而言,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比较匮乏,尤其是农村小学更严重。不少学校6个班,只有9到10个教师,一个班平均不到两个老师。师资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无论什么专业毕业的新教师都要改教语文或数学这两大科,其他学科只能是兼职教学。就是这样,有的数学老师还是要带双班,可想负担多重。前一阶段,教育部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书法课,而绝大部分并没有专业书法教师,只能以语文教师兼职教学,这就往往导致书法课程难以顺利开展。因为,一般来说,村小教师都是身兼数科的教学,而语数英又会面临学科竞赛,这就导致老师的心思全部扑到主科上去了,而忽略了副科教学。即使有个别老师想去认真教学,也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如此,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或者其他教师的兼职教学, 那么传统文化教育势必不会顺利地开展。因为目前任职的年轻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令人担忧,所以要想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这就导致教师不想也不愿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俗语有云:“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以下两条有效策略:一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的培训;二是鼓励教师利用学校图书室、互联网等自学传统文化。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老师爱上学习传统文化,才会激发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碎片化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靠渗透进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完成的。也就是各学科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达到既完成学科教学,又教授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在教授《伯牙绝弦》一课时,渗透进“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说,关于知音的古诗词名句,以及古曲《高山流水》。可以说,学科教学仍是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呈现碎片化,学生并不能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碎片化的教学内容,零散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够顺畅。且可供渗透的学科内容,也不是太多,要想每一节课都渗透进传统文化是不可能,这也就制约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四、缺少规范的传统文化教材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单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而多是在学科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就是没有课程安排,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规范教材。就目前而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文和历史课本中,其他学科也有涉及,但总体来说量不是很大。个别学校虽然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但是教学内容侧重于古诗文,比较单一,要知道传统文化并不止于古诗文。因此,中小学校迫切需要规范的、适合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以便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前几年,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一本《传统文化读本》,这本教材也仅仅设计经典古诗文,内容太单一,不能完全代表传统文化内容。我县荆涂学校以“根”教育为理念,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组织教师编写了“走进荆涂”系列读本,内容涵盖语文读本、书法读本、花鼓灯读本、历史读本、地理读本、体育读本、美术读本七个读本,是一本值得推广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五、传统文化教育手段落后,教育途径单一
现阶段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手段就是以诵读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听即可,枯燥乏味,且教师并未做出相关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做好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多媒体绘声绘色的优势,深入浅出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另外,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是以课堂渗透为主要途径,笔者建议应该拓宽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鼓励中小学生借助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自学传统文化;鼓励家长在家进行亲子国学阅读;学校应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
六、学生、教师、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通过课题前期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抑或是家长都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兴趣,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还有不少学生害怕增加学习负担,不希望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甚至有抵触情绪。也有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会分心,致使主科学习成绩下降,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持反对态度。而任课教师,为了学科竞赛,一味追求主科分数的提高,往往忽略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教或者少教。
七、家校没有形成合力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要一环。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以快速提升。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营造良好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在家自学传统文化,搞好亲子阅读,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境,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克服。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永不放弃,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能够开花结果,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会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久顺.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8(3).
[2]施春晓.浅析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6(1).
[3]田夏彪.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的因应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
作者简介:孙月,女,1989年生,安徽怀远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楼庙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