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水景设计技术框架与相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成景要素,同时也是城市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城市水景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综合与平衡是评判城市水景生态性的重要标准。论述了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内涵、内容、目标、流程,并提出了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措施,为城市水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水景;生态价值;设计流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70
  1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内涵和内容
  1.1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内涵
  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内涵有[1]:在社会层面,生态设计的城市水景应该是优美、安全、功能完善的,人们可以亲近、观赏、受教育、举办各种活动,并且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城市形象相协调;在经济层面,生态设计的城市水景应该在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花费自然和社会资源最少,并对城市起到附带的清污、医疗和资源重复利用等方面的功能;在自然层面,生态设计的城市水景应该对自然负面影响小、自我调控能力强、生境多样、水循环通畅。因此,城市水景生态设计可以定义为: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结合艺术和其他学科手段创造清洁、优美、安全、舒适、多样、稳定、经济的城市水景空间的设计方法,其综合体现城市水景的美学、社会和生态价值。
  1.2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内容
  城市水景生态设计主要内容有[2]:城市水系规划布局,包括城市范围内河流的走向、空间形态、断面形式、湖库位置、形态及功能;城市水景空间布局,根据水系规划布局等综合考虑水景功能,拟定水景观空间布局,确定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的水景斑块和生态廊道方案;城市水景观详细设计,根据水景空间格局,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确定水景观斑块和廊道的范围和形式;涉水休闲游憩场所和内容的开发、规划、设计;水域流线、平面、断面、岸型、植物以及各种工程设计。
  2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目标和流程
  2.1生态目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由于人类的干扰,城市化造成水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恢复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城市水景设计通过对城市水面、河流、湖库、湿地、公园水系等水体的生态恢复,实现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例如:日本的多自然河流治理方法,通过河流治理技术、河岸治理技术、河流断面技术和河岸带植被恢复技术,来恢复城市河流的原生状态。
  2.2社会目标:安全、清洁、多样的城市水环境
  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恢复了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维持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不但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合理的城市水景规划设计,可以减小地面径流和河流的防洪压力,保障城市水循环的顺畅,加快雨水的渗透,从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3美学目标:优美、舒适、丰富的城市水景空间
  清洁自然的水体本身就是最有魅力的城市景观,无需任何的人工雕琢的近自然水景、人性化的滨河亲水设施设计、取之不尽的水文化底蕴的发掘和展示,都可以构造出宜人的城市水景空间。
  2.4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流程
  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是一个被动的、完全根据自然过程和资源条件而追求一个最佳方案,在更多情况下,是一个决策导向过程[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师斯坦纳的6步骤框架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模式,这个框架在制定规划时通常考虑6个层次的问题:景观的状态如何描述;景观的功能;目前景观的功能运转状况如何;景观会怎样发生变化;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景观是否应该被改变。根据斯坦纳的理论,城市水景生态设计过程就要在回答这些问题中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流程为:收集数据―现状分析―现状评价―确立目标―多解方案―方案选择(影响分析)―详细设计(措施选择)―设计实施―景观管理,但这一流程中始终围绕的是公众的参与和教育。
  3城市水景生态设计的相关措施
  3.1维护和强化城市水系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水系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树和整体环境的依托,所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关键是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了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建设者把经过城市的河道改成暗渠,把城市周围的湿地填平,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城市水系就是城市的“血脉”,养育城市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物种,同时也承载了城市的传统文化,割裂和掩埋城市的水系会使城市空间变的苍白。城市水系应得到城市建设的最大保留权力,因为水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无法挽回的损失。
  3.2保持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
  保持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往往被城市的市政建设者所排斥,认为这样影响城市的交通快捷和排洪能力。殊不知,对河道的截弯取直、水泥护岸的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对城市来说是无法估量的。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美,让城市水景失去色彩;笔直光滑的河道,加快排水的同时造成下流洪水的压力,引发更大的洪灾;毁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剧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恶化;简陋的滨水空间,让人无所适从,失去生活的场所感和对家园的美好记忆。保持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可以很好地减少以上危害,具体措施有[4-5]:保持水系的自然流线和状态,这样做一改以往河底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笔直僵硬的形态。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柳树、枫杨和白蜡树等代替石块,使河流的形态更加自然化;护岸的生态化。为确保防洪的需要,就必须构筑堤防,这并不会与河流的生态设计矛盾。根据不同防洪等级可采取以下的施工方法和顺序:生物材料(植物)施工法—混合材料(植物与木材或石材混用)施工法—坚固材料(木材、石材、混凝土)施工法。尽一切可能减小混凝土的应用,如不可避免,也要用植物做生态化处理;为了防止洪水对河岸的冲击和浸蚀,大都采用修筑护岸直接防护河岸浸水部位的方法。丁坝则与这种方法不同,是以建在水中的突出部分来减缓水的流速,从而间接对河岸起到防护作用。丁坝的出现,使2个丁坝之间的河岸以软性护岸手段进行防护成为可能;利用浅滩和深渊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境;恢复河岸乡土植物带。
  3.3拉近水景和人的距离
  城市水景的设计和建设,无论出于美学、社会还是生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围绕人的活动展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水景,应该是可接近、观赏和触摸的景观设计作品,也是可以举行祭祀、游乐活动的场所。城市水景,尤其是滨水地区作为运动和娱乐休闲的空间,或作为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的场所,人们对这一区域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给予很大关注,水景设计的可达性凸现其重要性。
  3.4持续的公众参与和社区教育
  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不同于传统水景设计之处,在于其提倡全程的公众参与,也是城市水景设计获得社会价值的有效途经。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欣赏,从而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起到持续的社区教育作用,通过参与景观的设计和实施,人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运作过程,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公众的参与是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手段。城市的水景建设,在设計阶段就应该让公众参与进来,他们通过听取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发表对设计的看法,优化设计方案;在实施阶段,公众参与力所能及的协调和宣传工作,使公众更为关心周围的生态环境,加强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才可以营造真正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秋扬,丁自力,刘昊博,等.基于弹性景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水景设计——以首钢工业区改造为例[J].现代园艺,2018(15):157-159.
  [2] 郑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水景设计的方法[J].农技服务,2017(23):75.
  [3] 王衍祯.城市园林水景设计水质水量研究进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23-29.
  [4] 李双跃,叶郁.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城市水景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13(9):96-98.
  [5] 林涛.城市园林的水景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6(18):122.
  作者简介:李赛峰,(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