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雕塑语言在现代艺术世界中的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艺术是小众人的实验,是一定时段内特定的潮流方向,爱好趋势,它是对大众审美的一种引领,自马塞尔·杜尚开辟性的雕塑作品《泉》像一场闹剧一般问世,沉闷的艺术界便开始骚动起来,《泉》是隐晦的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它的出现给当时的艺术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打破了传统观念下艺术创作者、艺术品、以及艺术欣赏者的关系,人们对艺术本质的反思开始被唤醒。这是一场革命性的艺术运动,是艺术在物质表现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新的探索,全新的艺术价值观开始建立起来。
  关键词:雕塑语言;现代艺术;形式表达
  艺术家思维方式的转变
  杜尚选择把一件工业现成品—小便池变为一件雕塑时,就已经开始了对当时艺术惯用思维的批判,他认为,应该由艺术家来决定自己作品的艺术性,而非那些自命为审美仲裁人的批评家们。现代艺术之前的雕塑最主要的传达方式是不同媒介的应用,大理石,木头,泥等媒介直到现在的雕塑创作中,无论雕塑家想要创作什么样的雕塑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不同媒介的选择,而在杜尚的雕塑创作理念里,媒介由第一位转向第二位,创作理念被放在第一位,是雕塑艺术中最首要的。媒介要服务于艺术家想要表达的雕塑思想。
  雕塑创作中表现形式的转变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在新兴思潮以及装置艺术的冲击下,西方现代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这种情绪的堆积直接导致了六十年代掀起的现代主义雕塑“去雕塑化”浪潮,现代雕塑之父古斯特·罗丹的作品之中这种倾向就已经开始显现,在他的作品《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义民》等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古典传统和现代意识都深深的影响着他,雕塑中视觉写实主义的现代性赋予了他作品的灵魂,他自己也说,“对我的同时代人来说,我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两岸的桥梁。”与文艺复興时期雕塑巨匠们创作的逼真有力的史诗级大理石雕塑相比,相同材料下的罗丹的代表作之一—《吻》很好的诠释了他身上的现代主义气息,这块大理石,既是两位年轻人所处的环境的体现,又是他们的线条优美的胴体,作品省去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繁琐的细节表现转而走向简化,主题却仍然明确。
  而另一件为世人所熟知的,出自现代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吻》则代表了现代主义雕塑在表现形式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它的《吻》仍然是一对男女相拥亲吻的状态,但从形体上来说,却几乎接近方形,线条对称而简略,甚至可以用粗糙一词来形容,材质上选用石头而非大理石这一点,正是这种粗糙感的源头,布朗库西需要用不同于可以打造光滑表面的大理石来进行形体的塑造,相反,他正是要凸显材料这种崎岖不平的物理性特征,这也是他对传统雕塑做出的反抗。他相信,这种形式能够让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以及作品的观赏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而通透。在对现代主义雕塑摆脱写实主义风格的束缚上,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可以说是做出了极大且极其成功的贡献。
  这种“去雕塑化”现象引领着雕塑从传统的学院派的具象表现形式,逐步的向简化、概念化、抽象化转变,不论是审美方面又或是制作方面,这种趋势都十分明显。极少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正是这一艺术理念的集大成者。他把雕塑语言归结为更简单更工业化的几何形体,这种对固有形体的放弃正大胆的探索出了现代雕塑的新的发展可能,雕塑形态的抽象化使得作品含义的具体指向也变得模糊起来,这使得他的作品中的哲学性更加丰富,为观赏者在享受视觉性的同时,带来对思维界限的打破以及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也是雕塑艺术上的极大的突破。2010年2月3日,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拍出了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正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表现形式下的雕塑作品的超然的持久生命力。这种工业化的简单几何形体塑造出行走之人,仿佛被剥夺了灵魂,失去了自主意识一般,孤独、虚弱、憔悴不堪、骨瘦如柴,要被前方不确定的未来所吞噬。当我们面对这件作品时,我们似乎也就是展厅之中一个个“行走的人”,仿佛也刚经历了贫苦、生死、战乱、变成一具具行尸走肉。
  现代主义雕塑的历程,也是对传统雕塑意义上“雕”与“塑”的弱化,对雕塑表现形式的选择更加倾向于对艺术理念和艺术家本身思维表达的重视,形式上也更趋于装置化,概念化,甚至成品化。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在艺术长河里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即使不同流派变换更迭,雕塑语言的表现力以及雕塑作品的持久生命力却永远不会褪色。
  新的价值观的形成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雕塑的艺术价值由对神性的崇拜逐渐转向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自我的思考,雕塑从殿堂的附庸物,统治阶级的服务品这种身份中得到了解放,艺术家们从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自信满满,大胆的批判以及推翻着艺术原有的结构,消除一切固有的和固定的细想以及创作方式,颠覆原有的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人们对原有的主要与次要、真实与谎言、现象与本质等结构系统的转换使用与全新定义,达到了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的融合。艺术家们追求更加纯粹的艺术创作,注重以原创的形式来表达自我,在对本有价值体系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渐形成了解放性的全新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 《感知艺术》 中信出版社(美)丹尼斯·J·斯波勒
  [2] 《看懂所有艺术家》 四川文艺出版社(英)克里斯托弗·马斯特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