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医定向委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订单式”培养乡村医生是近几年国家解决农村基层医疗落后、医生队伍老化的重要舉措,帮助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同时,实现了农村部分学生的大学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开始进行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作,四年的时间取得了成绩,也暴露出了问题。分析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乡医定向委培学生的现状,提出新形势下加强乡医定向委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解决途径。
[关 键 词] 乡村医生;定向委培;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86-02
一、引言
为加快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基层医疗落后的现状,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2014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启动了“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工作。从2015年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开始“订单式”培养乡村医生,4年时间已招录学生800余名,其中2015级236名学生已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农村基层医疗的一项利国惠民政策,不仅学生就读期间学费由政府买单,每人每年可享受政府发放的5000元生活补助,在校就读期间还可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同时也帮助了农村基层医疗充实了队伍。
在乡医向定委培过程中以及学生日常管理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波动、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对未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综合目前的培养现状,主要在于忽视对乡医定向委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留下了“后遗症”。要使我们定向委培的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具有高尚医德的实用型基层医疗工作者,实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对乡医定向委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四年乡医定向委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二、我校乡村医生定向委培学生的现状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比较被动。部分定向委培学生认为毕业后就可直接分配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一“订”定终生,有固定工作,相对农村有可观的收入,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思进取,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学生群体化编班,影响个人发展。为了便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安排,一般乡医定向委培学生都是单独编班,使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加之平时与其它平行临床医学班级以及同龄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使学生缺少集体归属感,导致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同时定向委培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
3.学生入学意愿不一,为后期委培生留在基层工作埋下隐患。部分委培生入学动机不纯,认为政府提供机会免费上大学,每月还有生活费,三年后能拿到大学文凭,是跳出农门的一条捷径。有的委培生迫于家长的压力选择就读,本人对临床医学专业和乡村医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于三年后回到家乡从事乡医工作也未做好心理准备。
4.学生对三年后个人发展比较迷茫。乡医定向委培生经过三年城市生活的熏陶、校园内各种观念的洗礼,开始憧憬城市美好生活,对未来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和目标,但是一想到毕业后将要回到农村扎根基层的现实,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对个人未来发展迷茫、徘徊。
(二)学校层面
1.学校对乡医定向委培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淡薄。乡医定向委培学制三年,其中第一年在校学习,第二年进入医院临床学习,第三年临床实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认为重点应放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定向委培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对乡村医生以及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在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少数学生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对培养自己的学校和政府没有感激之情。
2.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对乡医定向委培的认识不足。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对乡村医生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国家定向委培乡医的政策解读不够深入,导致辅导员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思想教育中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乡村医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没有深入研究分析,仍然按照普通临床医学专业对待,造成教学内容大而全、没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未融入对乡医定向委培生的情感教育。
3.当地卫计部门与学校、学生缺少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有效的沟通渠道。认为只要把符合条件的学生招录进来、送进学校,后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全部由学校负责。学生在读期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当地卫计部门沟通,或者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导致部分委培生在校出现严重问题时,卫计部门才采取应对措施。
三、新形势下加强乡医定向委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配备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学校在安排乡医定向委培班的辅导员时,一方面应选择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辅导员应经常深入课堂、寝室,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对每一个委培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尽量选择相关专业教师,或是对乡医定向委培工作有较高认同感的教师充实辅导员队伍。同时,还应加强辅导员的日常培训,集中学习乡医定向委培的国家政策、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激发乡医定向委培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具有针对性。结合我院乡医定向委培工作实际,我们着重抓好了系列主题活动。
1.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乡医定向委培生大多来自农村,正是因为国家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孩子有机会走入大学校园,并且不用为学费和工作发愁。开展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一是让学生自觉遵守协议约定,毕业后自愿回到基层服务;二是在校学习期间,要经常反思是谁为自己提供了学习机会,以此督促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感恩主题班会、写一封家书活动、“诚信”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2.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免费培养乡村医生政策,解决了农村基层医疗难题,是实现“中国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服务农村基层医疗的理想信念。我们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如观看“最美乡村医生”、学模范典型讨论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农村医疗现状,激发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使命感,坚定扎根基层医疗、服务农村的意识,同时利用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生。
3.举办针对性的学术讲座。一是举办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为投身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做好思想准备。二是邀请基层医疗机构和乡医来校讲座,为学生介绍目前农村基层卫生医疗的基本情况,如工作岗位和内容、服务对象等,通过乡医的现身说法,将自身成长经历、工作体会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定向委培生。
4.推进寒暑假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乡医定向委培生走下去,亲身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此增强学生对从事乡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是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当地居民健康情况,以及就医条件等,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义诊等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在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集中见习,了解当地医疗现况、常见病和地方病以及新农合实施情况等。通过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乡医定向委培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熟悉当地环境,帮助学生加深职业认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舞台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我院每年举办乡医定向委培汇报演出,既是向各县市区卫计部门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也是展现我校对委培生不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活动内容上,我们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如医学知识竞赛、解剖技能竞赛、包扎技术展示等。在活动形式上,我们有主题教育活动、医德医风大讨论,健身操、合唱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通过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促进专业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同时也起到了吸引、凝聚和教育乡医定向委培学生的作用。
(四)校院联动,加强沟通,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与基层医疗单位应就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突出问题等加强沟通联系。作为今后的用人单位应定期与定向委培生交流座谈,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想法和疑惑,及时疏通学生思想上的包袱。同时,学校也应适时对学生培养质量向医院通报。我院在每年的乡医委培汇报会上,向各县市区卫计部门通报委培生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中的个别突出问题进行交流商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规划个人发展
做好乡医定向委培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职业准备意识和稳固职业信念。一是要结合乡村医生的岗位特点,强化农村基层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要结合乡村医生的培养目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个性化辅导等,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解决职业规划中的困惑;三是要引导学生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让学生认清未来工作的职责和个人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建立个人发展规划意识,鼓励学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人生价值。
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有效提升委培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委培生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安心扎根基层,只有学生、学校、卫计部门三方联动,才能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安心于乡村医生岗位,学校培养出符合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乡村医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参考文献:
[1]吴军,潘志方.医学院校医学信息专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1).
[2]于淼,郑华平.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2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