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绘画基于表征研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表征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象征手段的运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绘画可以直奔主题,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连;可以抓住关键元素,且表征形式丰富多样;作品独具创意,虽然形式以二维模式为主,但也具备三维雏形。
  关键词:幼儿绘画;表征;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102-02
  表征在幼儿心理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化和过渡两个方面。幼儿的认知方式是从感知运动上升到概念认知之上的,需要表征活动作为推动力。绘画属于表征形式的一种,其特征、模式恰恰与幼儿的思维模式不谋而合,所以,随时可以在幼儿园看到绘画表征形式的运用,比如,生活图标、记录和图谱等。
  在此次研究中,教师从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特点、形式特点和教育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为以后的绘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让幼儿在学习绘画知识的时候可以拥有更丰富的技巧,继而增强幼儿的艺术体验,为其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人生。
  一、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分析思考
  (一)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内容上可以完整地表征绘画用意
  譬如,绘画主题“我的微笑”“我的运动”“我的玩具”,有91%的幼儿的绘画作品表征了上述三个主题的内容,只有一小部分幼儿的绘画作品与主题无太大关联。绘画表征是指幼儿根据特定的主题,利用图形、符号等事物替代现实的活动或事物的一种行为。当幼儿有目的地绘画时,便是绘画表征。
  不论是大中小哪个班的幼儿,都还处在涂鸦阶段,还无法展开绘画表征。但是通过教师的指导、长期的熏陶,则能让幼儿逐渐进入绘画表征阶段,即让幼儿有意识、有方向、有目的地作画。此间,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呈现事物的轮廓、特征,具有一定的辨识性。譬如“我的玩具”,幼儿在绘画期间便以自己的玩具为模型,并投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出了不一样的玩具图画。这恰恰是绘画表征的直接体现。
  (二)根据研究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在经历了绘画表征活动的培养与实践练习后,可以准确地把握绘画主题的关键性元素
  例如,在“我的微笑”这一绘画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在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了“我的微笑”的特点,包括了嘴唇、牙齿、面部等细节,至于鼻子、耳朵等则被忽略。毫无疑问,这说明幼儿在观察与创作中懂得了如何抓住关键点,提升了幼儿绘画的质量。
  罗恩菲尔德认为:“幼儿画的是主动的知识”,这是说只有对幼儿有意义的知识才能被幼儿表征在绘画中。而所谓有意义的知识往往是可以调动幼儿视知觉思维的事物,例如,微笑的形象轮廓、哭的形象轮廓等。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依赖视知觉思维,他们在观察事物时不仅体现在事物的轮廓上,还包括了关键性元素。如“笑的时候嘴角是向上弯的,眼睛是眯起来的”,所以,幼兒在绘画“我的微笑”时利用上弯的线条表示微笑,利用下弯的两个小线条表示眯起来的眼睛。
  二、幼儿绘画表征形式的分析思考
  (一)幼儿绘画表征基础形式以线条为基准,但是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而是一些各种形式的轮廓图与线条的混搭,可以初步表现绘画的主题和初衷。这说明线条与大致准确的图形是幼儿绘画的主要代表符号。但是,幼儿在运用这些代表符号时,其表征的形象和客观的事物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更不是完全地模仿,还添加了一些幼儿的想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在绘画“幽静的树林”时,也许会用一些简单的树木轮廓图和一些星星和一个月亮来表现幽静的“主题”。但是在整体绘画设计上,并不能与原画对应。另一方面,虽然幼儿的绘画表征突出了“夸张”的特点,但是与成人的“夸张”手法不同的是,幼儿的“夸张”手法是其自我中心的思想体现,同时也和幼儿的创作意图相关。譬如:很多幼儿在绘画人物形象时,往往会把头画得很大。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头部包含的细节更多,比如,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等。所以,教师会注意到很多幼儿在画的过程中会把脑袋占据纸张的二分之一。但是通过多次的体验和勾勒,幼儿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感知,让他们懂得如何找好绘画的比例。
  (二)幼儿绘画表征还有一个特点,画面造型、布局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这里所指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是指画面内容与实物之间的差异,这也是一种童真的间接展现形式。当然,这种创造与独特和我们理解的创新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绘画面部的时候,不同的幼儿画眼睛、鼻子的方式是不同的。越是复杂的五官,这种独创性就越明显。
  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的精髓是创造,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绘画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是人的想象力结合客观事物融合而成,幼儿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绘画表征中虽然体现了事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也包括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这一点,是幼儿创造性的另一个特征。不同的幼儿在绘画同一张脸时,会体现出不同的表征,或许有的会添上胡子,有的会添几笔黑痣,又或者有的会设计一个发型,这些都是独创性的基本表现。
  三、幼儿绘画基于表征的教案设计
  (一)在围绕幼儿绘画表征设计教学方案期间,教师首先要从视觉体验层面入手,这也可以为幼儿以后的绘画学习打基础
  在具体规划方法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体验着手。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体验情境,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创造美的经验。另一方面,绘画表征能力的成长其实就是经验的成长,而生活是丰富幼儿绘画经验的最佳途径。
  所以,从这个角度思考,打造生活体验平台,增强幼儿绘画表征的体验质量,让幼儿形成多观察、多思考、多感受的意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绘画表征中创造出更加优美有趣的绘画作品。
  (二)在引入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遵循幼儿的绘画表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在此期间,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绘画表征水平,给予适当地支持与引导,让幼儿意识到“我很棒”。在点评幼儿的作品期间,教师不能计较“像不像”,因为绘画表征的本质是以某个事物作为参照物进行模仿性描绘,而不是照葫芦画瓢,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绘画时的目的。教师还要了解幼儿绘画表征成长的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幼儿自我反思、自我欣赏的意识和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及时了解到自己是否有进步,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三)培养幼儿绘画表征能力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种绘画体验活动,让绘画成为促进幼儿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工具
  而且和传统绘画练习不同的是,这种绘画表征练习活动可以和其他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鼓励幼儿利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对有趣的故事设计插图,或者直接勾勒有趣的小漫画。这样一来,在不同形式活动的影响下,幼儿的绘画表征能力会得到不断增强,从而,可以全面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研究幼儿绘画表征,能让教师更透彻、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当前的绘画能力、绘画特点、认知规律等。由此一来,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自然可以符合幼儿学情,取得更好的绘画质量。当然,考虑到幼儿个体能力的差异,教师也要在教学案的设计上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包金花.刍议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5).
  [3]沈金燕.“听”,我画了什么——美术活动中发挥“绘画讲述”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J]. 幼儿美术,2019,(1).
  [4]张昭济,周玲美.儿童的绘画世界[J]. 幼儿教育,2004,(20).
  [5]王蓓.绘画与素质培养[J]. 幼儿教育,2004,(2).
  [6]张昭济,周玲美.儿童的绘画世界[J]. 幼儿教育,200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