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有关林业学者提供借鉴,积极应对林业病虫害问题,逐步提升我国林业工程的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及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林业工程;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40
  前言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及社会的整体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此理念下,我国林业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建设效果较好。林业病虫害问题一直制约着工程质量的提升,不仅威胁着树木及森林生态的健康,也影响着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水平,结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面对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说明。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生态系统单一
  在当前总体林业环境中,人工林相较于天然林来讲数目较多,这是由于长期人类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使得天然林木缩减,加之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强对林木工程的重视,希望通过人工种植改善当前生态环境。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压力,但是人工林常常伴随着高频率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制约着环境效果的提升。这是由于人工林中生态系统单一造成的,人工林大多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生物及微生物的构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自主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旦爆发某种超出现有生态系统解决范围的病虫害问题就极其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树木损伤甚至死亡[1]。
  1.2  药剂使用不当
  在一般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大部分技术人员都会使用化学方法开展防治活动,且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药剂,存在用量、用法上的失误,尽管病虫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这些药剂也会导致林木受害,不利于林业工程的长期建设。在药剂的不当使用中,树木的抗药性会逐渐提高,使得防治工作的难度不断提升,并且还会造成药剂残留,侵蚀土壤,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生存空间。
  1.3  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的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建设基础薄弱,技术应用状况也并不理想,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科技研发进程缓慢,并且现有科技的推广力度也不够,不能及时有效的监测到病虫害,“后治理”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低下。
  2  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2.1  加强营林规划,提高病害抵抗力
  我国林业病害丰富多样,烂皮病就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病害类型,其危害较大,一直是技术人员头疼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对森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抑制林业病害问题的发生,提升林业工程的建设效果[1]。同时,其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地球的“免疫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针对上述文中提到的生态问题,有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可以从混交林的种植入手,加强营林规划,切实提升林业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林业工程来讲,在建设初期需要对树种进行购置,由于每种树木的生长条件、周期的不同,其能够提供给生物的“养分”及微生物种群也不同,所以混交林树种购置相对于纯种林来讲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而生物多样性的培育又能够有效促进病害的消解,进而提升生态价值,提高林业工程的效果。举例来说,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之后,广西河池市就一直致力于林业工程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断调整树种搭配结构,为生物及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当前已经建成我国第3大的林业县区(环江县),该县区林业占据32.8万hm2的土地,涵盖915种植物,生态环境建设状况较好,且林业病害问题得到有效抑制。有关地区可以借鉴该县区的做法,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提倡环保、绿色的防治手段,借助多样化的树木组合种植方法建设生物动态平衡机制,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林业健康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科学的管理对林区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就林区管理来说,林木的营养均衡就是重要的管理要素,需要技术人员科学调整树木营养,避免营养不足及过剩现象的产生。不同地区及树种都有不同的营养搭配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该地土壤为黑土,营养含量较高,技术人员就需要科学配比氮、磷、钾肥,依据林木实际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管理手段,避免产生营养过剩,滋生病害问题。对于上述文中提到的烂皮病,技术人员就可以对树木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树木涂白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烂皮病。涂白不仅能杀灭病菌,还能起到一定的防寒、防水效果,对烂皮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2.2  多样防治手段,提升虫害治理效果
  我国常见的林业虫害有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此类害虫常把苗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苗木生长。除了化学方法外,有关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林业虫害。就物理手段来说,有关技术人员应合理利用机械及自然条件,借助光、热、辐射、电离及害虫捕杀机械防治虫害。就生物方法而言,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生物的特性,保护“天敌”,维护整体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举例来说,在2018年秋季,黑龙江省某林区内就爆发了一场林业刺蛾病虫害,严重影响区内树木的健康和正常生长,该区深入贯彻无公害防治理念,组织技术人员使用物理及生物手段进行捕杀。引进上海青峰、大腿蜂等刺蛾天敌;并在林地周围及林中滞留空地,吸引螳螂等在此栖息和繁衍,利用生物“天敌”有效减少林区内活跃性较强的害虫;对于害虫种群密度低、不能大规模消灭的区域,技术人员还在区域内放置黑光灯等物理器械,在夜晚7:00—9:00开展捕杀活动,借助物理手段开展害虫治理,治理效果较好。有关地区也应效仿该区做法,将物理与生物方式手段相结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全方位的提升无公害防治效果,促进林区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要想对虫害进行预防,还应预先开展虫害防控,可以在林区内放养啄木鸟、灰喜鹊及山雀等益鸟,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虫害防治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手段,借助微生物实现无公害防治虫害,如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就有使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害的案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无公害的需求,还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对于上述文中提到的松材线虫病,有关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林间管理及林分改造的方法实现治理,可以在每年12月底前清理病死木、枯死木等,将木段、粗枝条及1cm以上的枝桠集中搬运、统一烧毁。同时,所有采伐的枯死松树伐根高度还应进行合理控制,将其控制在离地面5cm以内,并用塑料袋包住伐根,用绳子捆扎,再用土覆盖。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其抗虫害能力,有关技术人员还应结合林区的实际自然条件,在感染区外围设置一条植物隔离带,防止虫害的自然扩散,降低影响。
  2.3  提升科技含量,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有关技术人员应加强重点林业病虫害科研,并积极引进国内及国际优质技术,采取借鉴手段研发新型技术,不断提升无公害防治技术水平,对抗多种多样的林业病虫害。在研发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技术的推广,借助互联网媒体的宣传扩大技术的影响力及应用程度,并结合各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反馈逐步改良技术,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深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
  3 结论
  林业病虫害问题严重制约着林业工程的发展,有关技术人员应从科学的营林规划、物理及生物防治手段及加强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林区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质量及水平,逐步提升营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升生态建设效果,为国家及人类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顾景阳.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及防治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5):127.
  [2] 方芳.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9(5):160.
  作者简介:
  王慧琳(1983-)男,林业工程師。研究方向:林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