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强大的经济关联性,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为我国会展业发展迎来了的新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会展业发展也面临挑战。对此,文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理论建议。
  关键词:会展业   经济关联作用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展业发展也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会展业基于新的产业价值风向标,不断融合新技术和新要素、创新产业发展业态、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其拉动效应持续凸显。会展业与其他产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走向融合,这拓展了会展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会展价值的表现形态。如,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会展业的高度契合,提高了会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但我国会展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改革推进我国会展业的管理机制创新。
  会展业的经济关联作用
  (一)带动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形成连锁经济效应
  会展业基本关联国民经济中的所有行业,其能在短时间内汇聚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形成巨大的连锁经济效应。综合各国测算的会展业关联效应系数来看,会展业具有1:N的经济拉动效应,即如果会展业为自身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为1,则会展业为交通、物流、餐饮、通讯、广告等相关支撑行业创造的间接经济效应为N。例如,2017年,重庆市共举办496次展会活动,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收入超过152.8亿元,并拉动了相关消费1181.6亿元,这一经济拉动系数约为1:8。同时,会展业还具有强大的旁侧效应,如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就业岗位、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等。会展业因带动效益高和经济收益好等特性,成为我国新兴引领产业。
  (二)深化产业间共融性,扩大产业价值辐射半径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会展活动的展示功能逐渐被商品化、专业化,并推动了会展活动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会展业连接了生产与销售,其涉及参与主体众多,产业融合空间大。围绕会展的展示、营销、体验等功能,相关产业不断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边界,其逐渐与会展业实现产业融合,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发展形态,这拓展了单一产业形态的市场价值。除“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我国还出现了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会议、节事活动等融为一体的高级产业融合形态。
  (三)激发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会展业空间集聚效应强,可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目标主体汇集,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流、信息流和技术流,是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会展,一方面,企业可利用市场反馈机制,分析消费者需求偏好,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改进其产品生产、实现精准营销;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了解行业动向,把握竞争对手发展战略和产品特点,从而及时改进自身技术、提升产品差异性,进而推动整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扩大潜在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经济成交体量
  据英国展会组织者协会(AEO)调查显示,展会是仅次于公司网站的最有效的销售方式。会展是人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高度聚集区,这种聚集降低了空间交易成本,使供需信息匹配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的质量与效率。除经济属性外,会展业还具有政治属性,如就经贸问题而组织的大型会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贸易壁垒,增加对外贸易体量。
  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宏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会议的经济和政治功能持续凸显,在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2017年,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会议及展览服务由行业小类调整为中类(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会展业的产业地位由此发生质的飞跃;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2018年,国务院出台《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强调发展展览形式的服务贸易,凸显了会展业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中的战略性地位。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专项资金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实现健康发展。
  (二)人工智能颠覆传统会展模式,“智慧会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算法、人机协同、跨媒体协同处理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使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的辨析率分别高达99%和95%,为构建“智能+会展”新业态以及会展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并深刻改变了会展业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降低了大型会展对翻译、展览、安防等方面专业人才的依赖,借助人工智能主办方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使会展管理更为简便、科学;另一方面,“会、展、节、赛、演、游”等会展业态的创新发展,为人工智能产业“补短板”和产品应用提供了深厚土壤。同时,不断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智慧会展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因此,人工智能产品的更迭换代,可为参会、参展、参赛客户提供更加周全且可信赖的服务。
  (三)会展业有机整合三大产业,新型会展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
  新时代下,会展产业融合成为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所谓内部融合,就是会展业通过服务、技术、业务等方式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会展业产业与及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会展旅游、虚拟会展、文创会展等;而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会展、工业会展,则为外部融合。较单体产业业态而言,会展业融合发展模式丰富了会展价值的表现形式,使不同产业的功能得到提升,也使不同产业经济在优结构和保增速上实现了新平衡。   (四)“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会展“资源粘合剂”功能不断增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据统计,2017年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面积达38.8万平方米,其参展项目累计628个。2018年我国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议题相继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带一路”中韩企业高峰论坛等诸多大型国际会议,这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围绕“一带一路”主题举办的各种国际会展活动,既加快了我国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又为各国金融、商贸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这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管理机制改革滞后,难以满足会展业提档升级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会展业视为促进三大产业发展的“副业”,其并未将会展业划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会展业实行分级和分类相结合的审批管理机制,其涉及诸多部门,但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机制存在不统一,且各相关单位服务会展业的职责不明晰,这造就了政出多门、互相推诿的管理审批乱象。同时,由于会展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批规定和所持立场各异,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本部门利益,这就导致了批管脱节以及重复办展、骗展等“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迄今为止,我国仍未建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缺乏统一的行业审批标准和报批程序将不利于我国会展业的长远发展。
  (二)大数据价值挖掘不足,制约会展经济发展壮大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作为一门关联性强、产业形态多样的生产性服务业,其每个环节都汇集了大量数据。目前,我国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各自占有信息的异质性,使大数据技术形成了“数据壁垒”,这增加了数据传递与解读的成本。会展业因专业性强、行业信息封闭以及数据资源离散化,导致金融资本进入风险高,会展主办方“自掏腰包”、企业自费参展成为常态。数据信息的不对称、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会展经济的深入发展。
  (三)大数据应用风险系数较高,影响会展生态圈建设
  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驱动会展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目前,大数据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风险、数据依赖风险和数据道德风险。数据泄露风险主要表现为我国大数据技术尚不成熟,加之数据信息存在商业价值,故而大数据信息平台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对象;数据依赖风险表现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政府、行业和企业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以金融业为例,由于会展数据空白点较多,会展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故金融资本对会展业的投资意向小,这就导致了会展业的发展资金不足;数据道德风险表现为,由于市场主体存在数据处理能力不同,且数据信息存在商业价值,大数据技术将会为行业构筑“数据壁垒”,一旦会展数据平台形成“数据托拉斯”,会展市场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这将极大危害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会展知名品牌较少,会展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会展品牌是衡量一国会展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我国会展业发展起步晚,并且会展业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这导致了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尽管2017年我国会展业室内展览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会展服务供给质量仍然严重落后于国际会展强国,特别是在会展国际服务采购竞标市场,我国会展品牌难以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会展业“走出去”仅停留在出国参展阶段,其国际会展运作经验少,会展融资能力不足,故不具备抢占国际会展服务供应市场的实力。此外,会展城市发展存在“重量轻质”现象,这导致了会展城市品牌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自身特色不突出,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会展业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
  促进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策略
  (一)加快简政放权,创新“大会展”协作和管理機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会展业亟需加快会展管理体制改革。对此,在现行会展行政审批和登记备案制的基础上,应建立全国性会展政府主管部门,适当下放商务部、科技部和中国贸促会的会展管理权,并将其国际展览项目的审批权下放至全国会展管理部门,从而简化审批手续。同时,要积极筹建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服务、监管和协调职能。在地方,应探索建立会展局(或会展管理办公室),使之主要负责会展政策实施、行业统计等工作,并要落实会展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可通过研究大型会展项目组织实施、联合监管和公共服务事宜,在全国推进会展、商务、科技等部门智慧型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实现会展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会展服务、监管和评估效率。
  (二)整合会展数据资源,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和外部经济性日益凸显。新时期,会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成为我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技术潜在价值服务与会展业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组织+组织”形式。为整合会展离散化数据资源、实现组织间的数据交互,政府部门、会展行业组织和关联产业应以互联网为载体,围绕会展活动,加强会展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以提高会展服务效率、减少会展交易成本;第二,“组织+平台”形式。由于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分析的成本较高,经济实力一般的会展行业组织很难承担高昂的建设费用。因此,会展组织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会展大数据平台,在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平台数据收集、甄别、清洗和匹配的专业能力的同时,降低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
  (三)完善会展大数据平台建设,补齐会展大数据系统短板
  随着互联网、移动智能、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的创新迭代,大数据资源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第一,政府和会展企业需要加强会展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如可通过分析大数据各领域的黑客攻击案例,改善会展行业大数据加密、追踪、防火墙、防窃取等技术;第二,要完善会展大数据立法。由于大数据概念新颖、内涵广泛,对其相关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故相关部门应着力研究会展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存储、加工、转让、共享等环节,从而为会展大数据各具体环节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款;第三,要建立会展大数据共享平台。对此,要以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牵头,联合会展行业协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及其关联部门和产业组织,加快推进各省(市)会展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第四,要积极探索会展大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级别的会展大数据,要建立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加大会展品牌培育力度,助推会展业做大做优做强
  在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中,会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由于会展活动展示形态多样,故应根据会展活动的不同等级,从多维层面建设会展品牌。对此,第一,要培育会展国家品牌。一般而言,大型会展活动和国际性政治经济会议重要性最高,其主要由政府主导,对外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如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故在国家品牌建设方面,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第二,要培育会展企业品牌。在会展企业品牌方面,要鼓励其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通过优化会展业资本结构,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会展跨国企业,从而加强我国会展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第三,要培育会展城市品牌。会展城市应立足发展实际,依据城市产业、人文、自然等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从而提升会展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重庆去年平均每天举办1.3个展会[N].重庆日报,2018-1-26
  2.张敏.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杜传忠,胡俊,陈维宣.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8(4)
  4.邬燕,周国忠.基于博弈论的会展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浙江学刊,2018(1)
  5.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会展实践与探索[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