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融合的文化协同育人培养路径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注重传统教育,过度重视学生的各种考级和资质证书等,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基于校企融合的新兴文化,对培养人才路径的发展和探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对此的不足,让校企融合能够在我国走得更远、更稳,让莘莘学子学到本领,学到技术,让未来学子和院校乃至企业的发展更高、更强、更远。
  [关    键   词]  校企融合;发展探索;现状问题 ;育人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48-02
   “校企融合”现如今是一种新兴的同企业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合作方式。对职业教育来说,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后的职业导向都决定着学校要将校企融合的文化同育人培养一同前进。同时,校企融合也是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之路,成为改革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路径的发展和探索
   (一)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路径发展模式
   1.组建“校企融合发展联盟”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能够感受到工作的真实面貌并且能够彼此之间深入地进行交流,而这也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双方之间的互赢。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设备不足和师资不足的情况;企业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人力资源困扰问题;学生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知识面单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任务重、需要人分担的问题。这样,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地使学校同企业实现共赢。目前,职业院校都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在引进校企融合的文化以后,在教学、实习、实践上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样使学校务必要落实好育人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融合,为了规范在正常运作秩序下的规章和制度,需要组建出“校企融合发展联盟”,对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分配、成果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制定。这样能够加快人才的培养,使育人培养路径更加宽阔,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2.构成“教师工作站”和“技师工作站”
   构成“教师工作站”和“技师工作站”,建立起双向流动的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让学生在教师和技师的教学和实习中从容自如。在机制的成熟形式下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效果。
   (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路径探索方法
   1.实施“1+1+1”三导师制
   在校企融合的文化下,建立并执行教师、师傅、辅导员“三导师制”。在三层导师的带领和学习下,建立导师育人的方针。一方面,对校企融合发展联盟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社会力量,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的自身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工作推荐和自我简历中拥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良好技能。
   2.实施学分制
   结合在校学生在校企融合文化下的自身学习程度,实施学分制,保证学生在紧张氛围下的学习能力。通过学校考试、企业实习测评以及三导师的评分,建立完整的学分制度,严格把关筛选出优秀学生。在工作前,保证学分修满的程度下才能参与工作,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
   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措施
   (一)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校园企业融合文化大条件下,职业院校应当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课程体系。对此,需要学校构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教学任务标准,达到育人培养的目的。例如,在专业中设置新的规定,着重突出校企融合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和优选学科专业结构,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删的删,该留的留。从根本上体现出职业院校在高水平实践教学中的风貌。同时,在企业里也需要设定新的门槛,对人才的选拔需要用心、出力。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要知道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则企业强。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校企融合的大环境创造出企业更加辉煌的一面。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年人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正是如此,企业在校企融合的环境下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合理地在院校中挖掘、开发出属于公司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本。例如,公司可以坚持以“重视校企融合,共建校企优质合作”的原则进行循环培养,把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点,通过校企融合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做到严格筛选,心中有数。另外,企业也应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初步甄选和层层把关的具体实施来进行统筹安排。这样,在进入企业的员工必然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拥有过硬的本事、强烈的进取精神,有很大的培养潜质。在院校中,对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院校的宗旨。院校需要积极地在校企融合下努力做到积极同企业对接,时刻保持专注。除此之外,也需要院校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人才的奖励机制,加大院校资金投入,构建學生的学习设施,以保证院校的教学活动和校企对接实习能够更加的顺利。
   三、校企文化融合协同育人培养路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校企融合文化的实践和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积极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方法,所以导致目前的校企融合还存在以下许多问题以及待解决的方法。
   (一)院校资金问题
   从目前的校企融合模式来看,学校需要注入大量的实践基地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专业化的培养。而目前一般院校的资本投资都十分巨大,负担重。校内的资金不足以支持院校的设施建设。在企业中往往需要一系列的高科技人才,而企业拥有的高科技器材大多都十分昂贵,一个设备就可能耗费百万,对院校而言,更不能支持起这些实践教学。所以,目前的教育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技术性课上实践还是很少。并且在院校中的老师仍然因为对企业高科技的掌握并不是很有经验,导致目前学生无法达到企业想拥有的学习效果。    (二)院校缺乏动力
   由于校企融合的新兴性,并未能够在目前形成一定且有效的校企融合体制。在院校内的老师对校企融合这一措施并未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制定出计划。院校内对校企融合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涨,仍然守着我国传统的观念思想“重仕途,轻学术;重学术,轻运用”,正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这一狭小天地故步自封,对校企融合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
   (三)政府政策未落实
   仍是上述原因,由于许多人仍然守着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并依旧有部分人鄙视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在政府政策中一直对校企融合不太重视。并且对已经实行校企融合的院校来说,政府仍然对这一类的培养教育缺乏相应的整治措施,也没有提供学习的培训条件和便利,而这就导致了校企融合对育人培养方案的滞后。
   (四)企业的激情不高
   对校企融合这一新兴产业,部分的企业认知度不高,没有对校企融合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接触,导致部分院校和在与院校对接进行校企融合时产生抵触。所以在目前的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情况下,企业不仅需要拿出百分百的激情,还需要为推进人才培养大力提供和支持建设院校科技设施,营造实习环境与氛围,并对此做出评价考核,为以后院校的人才输送提供准确可靠的消息。
   (五)双方缺乏制度保障
   在新兴校企融合后,各大职业院校也都纷纷领头做出表率,进行了一系列的规模实验,仍然没有建立完整的、有公信力的指导手册和准则。同时没有得到政府的相应保障和有效监督部门的监管,更有甚者,得不到社会人士以及政府的支持,而这必然会导致校企融合在我国的失败。
   四、校企文化协同育人培养路径的启示
   (一)结合校内校外,开展人才工学培养
   人才培养总归是要通过某种教学方式来完成,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或是二者的结合。成功的校企融合肯定是当今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笔浓墨,在校内校外工学培养的经验能够让其他院校借鉴。
   1.培养学生的职业和技术兴趣
   能够成功地做好校企融合的院校肯定是本着“以人为本”“事业兴国”的教育理念思想。俗语说:“兴趣是人的第一老师。”在校企融合条件下,学生更应抓住机会,创造和挑战自我,不怕挫折,乘风破浪,每一次的实践和实习都应珍惜。而作为企业、院校,更应当对学生的兴趣着重培养,关注学生的技术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实践的乐趣,尝试到作为一名实践工作人员的滋味,这样,在走出校园迎向企业的时候就能昂首阔步,信心十足。
   2.与社会互动,形成友好关系
   正如上段所言,一部分人仍然会鄙视职业院校,正因为如此,许多商家不愿意把一些工作交给这一类技术人员。趁着校企融合,院校应当与企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如通过校企融合,组织学生对外服务。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离不开实践,同样不能脱离社会,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校企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形成对职业院校的看法。这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带来的便是与社会、与人们的沟通与交流。
   (二)校企融合,共建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社会服务,学生能享受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所收获的喜悦;教师能促进自我,跟上科技的进步,充分针对外界的科技成果进行分析和讲述;企业更是能够收获比以往更出色、更优秀的员工。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院校的长远计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能从校企融合中收获自我利益,达到共赢。院校和企业成立联盟,通过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服务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技术人员和社会的和谐共处。例如:为福利院儿童带去技术的魅力,教授他们知识,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动手、爱操作的好习惯;为社区维修一系列的损坏物品,让人们看到职业院校的进步,欣赏职业院校,看重院校学子。
   综上所述,校企融合是未来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实施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培养路径时,应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同时更能提升自我的動手能力,培养技术兴趣。在院校和企业实现校企融合实现共赢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每一步。
   参考文献:
   [1]成中平.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2]乔佩科,肖荣璐.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的误区分析[J].管理观察,2009(30).
   [3]葛竹兴,张龙,杭瑞友.“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合作体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4]罗幼平.密切校企关系,提升教师能力,培养合格人才[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