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家校协同育人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个人道德观的建立,主要开始于家庭与学校。经过教育实践,我们意识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目标及其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家校教育观点上的偏差。学校的教育主要依赖于少先队活动,这就给少先队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有待于实践的空间。在少先队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家校在认识和行为方面的统一。
关键词:少先队教育活动 家校和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14-02
少先队教育活动是它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学校把少先队教育活动作为德育主阵地,通过少先队的有效活动,让学校德育能更加有效地体现出来。只有贴近少先队员的实际生活,才能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少先队经常性的活动使得学校的德育形成了实在的教育圈,让德育从理性运用到了实践中。
一个学生道德观的建立,开始于家庭及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思想差距,首先,在教育目标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说,应该是和谐共生关系,但是在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这方面,学校与家庭又存在不和谐的方面。学校为了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养,经常开展一些少先队活动。但是从家庭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都非常高,多数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主要侧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在我校今年面向全体家长发放的问卷中,有18.59%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活动没有必要,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教学上。其次,在教育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在孩子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多数家长都能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也相对科学,易于接受。其中,也有一部分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家长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对少年儿童的个体正常发展十分不利。再次,在教育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和谐:我校处在城市繁华地段,但家长学历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达到73%左右,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家长仅仅为8.7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部分是基于自己受教育的体验,文化程度不高,造成他们与孩子沟通不到位,因此使得家校教育出现了不和谐。这不利于少儿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了德育的有效进行。要想促进少儿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
1.家校互访,统一教育行为
在少儿教育方面,只有处于教育场中的老师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一致的意见。家长与老师双方既然都是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成为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这就为家校教育很好地教育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校互访更能使老师和家长直面问题,一起寻找症结,从而来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的制度,除人均家访一次以外,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还要在每学期期末到重点学生家里走访,并建立量化指标。
2.开展讲座,统一教育观念
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我们建立了家长学校,在统一的教育理念下,根据少先队的教育活动进行整合,把它落实到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非智力的培养方面,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谐的性格、良好的习惯以及高尚的情操。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学习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此过程中来,让学校成为家校传播少先队教育理念的主要场地。
3.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通过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方法及内容,尤其是对受教育者评价的一致性。学校搭建了家校互动的平台,让孩子家长直接参加到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中来,在教育孩子问题方面统一教育行为。如新生入学时举行的“开笔礼”,家长和学生共同走进“和美门”,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中,向老师行拜师礼,并送上束脩;四年级“10岁成长礼”邀请家长观礼,为学生送上表示擦去不足的手帕;六年级毕业的“成童礼”再次邀请家长观礼,见证师生依依惜别的动人时刻。这些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很有裨益。
4.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家校共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身边的人做榜样,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在孩子家长中,存在着一些注重家庭教育又经验丰富的优秀家长。在“家长沙龙”时我们可以请家长对他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总结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向其他家长做介绍。每学期评选“书香家庭”“优秀家长”等教育制度,这样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还有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他们在教育理念方面与老师们保持一致。通过树立这样的榜样,有利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得到帮助。我们还组织一些有关少先队教育的征文活动,例如,《我家那些事儿》编年体手抄报,让学生调查家里十年来发生的大事;《和美家谱》,让学生编写画自己家三代内的家谱;家训格言书签;家风故事征文;三八节,让妈妈更美等等一些少先队教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从而有利于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类似的激励措施,家校在少先队教育方面的共建意识更加增强了。
5.少先队教育活动家校机制共振,家校互动
在面对少先队教育活动方面,我们从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学校少先队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频共振机制,通过多种指导形式,促进家校互动和谐有效地进行。在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方面,我们把少先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统一到少年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方面,建立了班级家委会、校级家委会家校双层沟通机制,其中无论从哪一个层面都能通过不同形式,让每一位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能彼此了解各自的教育目标及其内容,确保了家长个体与班主任个体、家庭与学校运行的一致。这一机制的构建,为少先队教育活动和家校落实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与学生的成长是密切关联的,少先队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活动,只有重视少先队的实际活动与生活的联系,让少先队教育活动回归学生实际生活,才能使得少先队活动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一向重视少年儿童的德育发展,坚持以德为先,教学相长。在实际少先队教育活动中,以活动辅助,引导少先队朝着健康、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在教学目标中,学生不但要会学习,还要会做人。通过实际性的实践和创新,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不仅加强了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拓宽了少先队工作的渠道,提升了学校少先队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为少先队走向社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
少先队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培养孩子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品德,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怀、爱国情怀及集体主义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少先队教育活动要想具有实效性,家校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活动的创新能力、着重审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及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全方位提高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少先队活动开展的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应和时代精神的发展需要。少先队教育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教育者不仅要重视、更新和发展,在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帮助少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靓.陶冶理论视域下少先队教育的改善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06):05.191-193
[2]郑心慰.基于建构主义德育方法的少先队活动反思[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33):04.67-73
[3]王永强.当前少先队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研究[J].学周刊,2018(13):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