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上道德乱象的逐渐增多,教育部门开始更加注重小学道德法制课程的教学工作,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发挥道德与法制課程的教育功能,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够为小学道德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教学 教育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其独有的“引导感悟人生,解决问题”的作用特点,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让知识真正转化成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总结了一些小经验与同行进行分享。[1]
1.把道德与法治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结合到本班的实际,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具体解决措施。[2]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下册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每一课都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极佳教材,如果利用的好会使班级的同学有一个明显的改变,主人翁的意思明显提升。
记得有个班级的同学值日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我为集体添光彩》这一课我让同学们自己先列出自己班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并找出不足的原因来,把这些列成表,最后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们列出了班级的优点,还真不少,也列出了班级的不足,并细致地分析了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同学们课堂上各抒己见,讨论的十分热烈,最后列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不但使班级值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班级的同学也更加团结了。
2.利用学生的问题,结合教科书的名言进行教育。
记得在教一个五年级的社会课时,其中5.3班级的同学特别聪明,也特别有思想,可是他们班上课却像一团散沙,总不能达成共识。这不仅浪费了许多课堂时间,也浪费了宝贵的学生资源;而另一个班级5.2班的同学虽然没有这个班的同学聪明,但是却特别团结,上课发言的时候一个会给另一个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最后达成共识。正好五年级的教科书上有一课讲孔子,其中有一句孔子的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就在这个班级5.3班挑了几个孩子到另一个班5.2班去考察,在5.2班听了一节课,回来以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结果全班的同学都愿意向5.2班同学学习,他们也开始团结起来,课堂氛围有了很大改观。
3.言传身教,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有几个朋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很困扰,一直在询问我关于解决的方案,于是我把我在学校学习的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分享给他们,但是具体的操作还是存在一些难题。又是一年的三八节,学校放假半天,于是我想利用这半天的时间把几个朋友集中约在我家,给他们上一堂精彩的家庭教育课。我把我的想法跟同学们分享的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给自己的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节。
节日过后,上学来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跟我分享了他们给妈妈过的精彩的三八节:有的给妈妈洗脚,还给奶奶讲故事;有的给妈妈写信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家长们都夸孩子懂事了,我也和同学分享了我有意义的三八节,学生们说第一次感觉三八节这么有意义,还表示每年都要给妈妈过个有意义的三八节。
还有结合教师节讲老师的故事,会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我在讲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我心中的老师》这一课时,我就把它提到了教师节这一天。课前我让学生回忆三年来你与老师的故事,回想在学校度过的美好瞬间,我也把他们老师的故事做成了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有个班的老师孩子很小,为了能给班级的孩子正常的上课她每天都是在自己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中走出家门,学生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老师为了能给他们正常上课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这些平时学生很少见到,也很少知道,在教师节这一天,学生们才真正了解了老师平时的辛苦付出,他们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动,好多同学在课堂上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课间他们纷纷涌向办公室,涌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
4.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想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去效仿,所以很多明星都会令人崇拜。优秀的中学生吴牧天的成功的事迹触动了很多的学生,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大学生从此有了一个全然的改变,几乎成为了教育的奇迹。
记得有一个期末我去外校监考,无意中发现了吴牧天的这本书,回到学校我向正在教的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推荐这本书,没想到新学期回来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已经有了惊人的变化。孩子们纷纷向我汇报读了这本书的收获,并且有个孩子已经在学着吴牧天写自我管理日志。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很多孩子都有了惊人的变化,甚至有个孩子家长也发现了孩子的变化,跟我打电话诉说心中的喜悦。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孩子从小就很倔强,想不到现在却变得如此懂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向新教的学生们介绍他的事迹,并向学生推荐吴牧天的书《管好自己就能飞》,许多同学因为吴牧天的事迹而改变。
结语
教材内容的设计不该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对生活的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事实上,教学体现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邵琴.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13.
[2]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
作者简介
王玉梅(1966.3—),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专科学历,职称: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