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课程文件思系术语统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旨趣,而语文课程文件作为“顶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种旨趣的实现。语文课程文件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进行调整,以满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反映”“概括”“记忆”“综合”“分析”“比较”6个与思维有关的术语,进行统计研究。本文主要从词语出现情况概述、词语差异情况分析出发,由此归纳其中反映的基本理念并进行归因,进而促进语文课程文件自身的臻善,理性检视当前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程文件;思维;比较分析
  课程文件里的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教科书的编制,也指导着我们的教学。我国于2001年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此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被取代,两者有同有异。其中,“反映”“概括”“记忆”“综合”“分析”“比较”这6个思维相关术语,在课程文件里不同程度出现,每个词语不同学段、不同时间也各有差异。
  1 词语出现情况概述
  1.1 反映
  “反映”一詞在3个语文课程文件中总共出现了138次,其中中学教学大纲里出现次数最多,总计104次。其中1956年就出现91次,基本上都是以反映某部作品的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反映社会生活、精神层面某一方面的表述出现。(如: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反映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愤懑和反抗)小学教学大纲里只出现了7次,主要以反映某种思想教育的形式出现。在新课改后语文新课程文件里共出现了27次,且集中出现在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主要是以反映学生某种能力,反映党、社会主义某种思想的形式出现。不难看出,“反映”一词主要集中在中学这一学段。
  1.2 概括
  “概括”一词在3个语文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117次,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出现次数最多,共85次,1955年、1956年、1986年、1992年出现次数相对较多。中学教学大纲里共出现20次,其中仅1956年就出现了18次;新课程文件里共出现12次,在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出现了8次。由此看出,“概括”一词集中在小学阶段较多。这3个语文课程文件中概括出现的表述内容大致为学生概括能力或者概括某篇文章的某方面内容。
  1.3 记忆
  “记忆”一词在3个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20次,出现次数比较少,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小学教学大纲里,总共出现了15次,在中学教学大纲和语文新课程文件里分别出现了4次和1次。“记忆”在课程文件里是这样表述的,如:避免枝枝节节地讲解章句,记忆文字,忘了整个的内容;要在读、写、听、说训练之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
  1.4 综合
  “综合”一词在3个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172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在语文新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109次。2001年、2003年、2011年、2017年出现次数相对均衡,分别出现了29次、11次、40次、29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出现了45次,不同年限出现次数很均衡,差别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综合”一词出现最少,总共出现了19次。由此看来,“综合”一词的出现频率受新课改影响比较大,主要以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出现。
  1.5 分析
  “分析”一词在3个语文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353次,在3个课程文件中出现次数都比较多。其中,在小学教学大纲里出现了127次,其中1950年、1955年、1956年、1986年、1988年、1992年出现次数相对较多,依次为10次、27次、31次、13次、13次、11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共出现147次,其中仅1956年就出现了112次;新课程文件里出现79次,其中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出现了98次。由此看来“分析”一词在每个学段出现频率都比较高。它的表述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进一步教儿童分析具有复合成分的单句的各个成分,分析复合句的各个子句,儿童学会了分析的方法,就容易区别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同时,每个学段出现次数都比较多,不难看出,“分析”一词在不同的学段的重要性所在。
  1.6 比较
  “比较”一词在3个课程文件里总共出现了329次,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出现次数都比较多。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总共出现178次,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年份是1955年、1956年、1986年、1988年,分别出现了23次、25次、33次、31次;在中学教学大纲里总共出现121次,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956年,共出现38次,1963年、1978年、1980年、1986年、1990年出现次数也较多,分别出现了15次、15次、13次、19次、12次;在语文新课程文件当中出现了30次,相比较而言出现次数较少。出现的表述方式大致为:从阅读内容比较单纯、篇幅比较短的文章到阅读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长的文章。
  2 词语差异情况分析
  2.1 单个词纵向比较分析
  从以上对单个词语出现情况概述可以看出,变化大致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学段不同,词语出现次数呈现出较大差异;年份不同,课改前后词语出现次数呈现出差异。根据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语文课程内容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面对教育的人群,语文课程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这6个词语在不同的学段所呈现出的差异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其次,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的系统性。这也是造成这6个词语在不同的学段呈现出差异性的原因。最后,语文教学大纲里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列举的教学内容复杂,涵盖面较广。不仅详细列举了知识项目,而且对一些语文知识教法作了详细说明,而课程标准里只是简单列举了必要的语法知识项目。所以像“分析”“反映”“比较”等词语在2001年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次数明显减少,由于课改前后理念的更新,课改前后某些词语出现了较大的变动。   2.2 不同詞语横向比较分析
  从以上对单个词语出现情况概述可以看出,“反映” “概括”“记忆”“综合”“分析”“比较”这6个词语之间出现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分析”“比较”是出现次数相对较多的词,而“记忆”一词出现的相对就比较少了,在3个语文课程文件里仅仅出现20次。
  课程内容的确定需要把学科知识经由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筛选,最终把选择的要素组织、表述在课程文件里。这6个词语组成、表述在课程文件里也是相同的道理,词语必须与学生思维、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出现在相应的课程文件里。像“分析”“比较”这两个词语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它们与思维能力有着极强的联系,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等都是具体的思维能力。
  3 启示及建议
  正所谓“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文件则是课程的核心,是课改的灵魂。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陆续凸显出来,“发展思维”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发展思维”作为基本理念的组成部分,取代了以往教学大纲中“开发智力”的提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两个标准在“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中20余次涉及“思维”一词,说明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已经引起语文界的关注。
  总体来讲,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课程文件在思维方面的设置较新中国成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课程可以为发展思维提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优势资源,如汉语言文字、阅读与鉴赏阅读、语言实践等。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指明了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些其他特点,比如《义务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等,这些特点也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
  参考文献:
  [1] 冉正宝.语文课程标准,究竟要发展什么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2):10-11.
  [2] 陈娜.从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演变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 张铭凯.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文件的嬗变与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6(6).
  作者简介:王倩(1996—),女,山东淄博人,聊城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