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民间剪纸风格化艺术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晋南民间剪纸在乡村文化中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语言。在这些生动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不断地诉说着生存意识与繁衍意识,这两种人类的基本意识形成了人类整个民族的本原哲学基础。晋南民间剪纸在民俗文化中不断地发展延续,用它原生态的图形符号表达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关键词:晋南;民间剪纸;艺术表现
晋南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产生并且不断地发展。在日常的农耕生活中,人们通过剪纸的形式表达思想。晋南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的艺术风格和民间技艺。艰苦的历史岁月不断为人们提供创作的艺术源泉,围绕生存与繁衍这两大主题意识,人们通过剪纸的形式不断地诉说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断倾诉着地方风俗文化及人们生活的价值追求。晋南民间剪纸在其造型、色彩及符号寓意上都反映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是农耕文明下老百姓们的情感表达。
1 晋南民间剪纸在乡村文化中的表现
晋南民间剪纸艺术是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产生与发展出来的。乡村生活的发展使民间艺术文化产生不同的变化,同时又依附于乡村的民间风俗礼仪而存在。晋南民间剪纸表现的是原生态的艺术,不仅体现了农耕文化中的地理环境,还表现了农耕文化中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它体现了晋南人民的劳动智慧,反映出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精神信仰,是农耕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
晋南地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在忙碌的农耕文化中便产生了系列的农忙场景的剪纸,如“锄地”“割麦子”“耙地”“犁地”“采棉”等农忙时的场景剪纸。剪纸中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劳动人民的辛苦、勤劳,获得收获的喜悦之情。
在忙里偷闲或冬季闲暇的时候,手巧的妇女们便会把日常生活的情景记录下来。兔子是农家喜欢饲养的家禽品种之一,不仅外表可爱,而且因其产子多,有多子的寓意。于是妇女们在喂养兔子时,看到兔子的毛绒可爱,随手就剪出来“兔儿吃萝卜”“兔儿吃白菜”等与兔子相关的剪纸。兔子爱吃萝卜和白菜,白菜谐音“百财”,萝卜是“彩头”的意思,所以这种剪纸有行好运、交财运、大富大贵之意。
每天清晨打鸣报晓的公鸡,是金鸟,也是太阳的化身,因此它代表了阳性与刚猛,具有驱邪避鬼之意。于是民间剪纸中,公鸡的形象便成为剪纸图样组合的首选,有“大公鸡”“鸡啄蝎子”“喂鸡”等剪纸,都是广大劳动妇女们信手剪来的吉祥图形。
日常生活中,乡村人们除了农耕外,妇女在家中要照看老人、孩子和打理日常家务。妇女在闲暇时便会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剪下来自娱自乐。一般农家常养狗用来看家护院,养猫来捉老鼠,于是便有了“狗”“花猫”“猫捉老鼠”“猫踩菊”等剪纸。狗代表了忠诚,猫则是吉祥、财富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饮食用菜上,乡村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家田间或院子里种一块菜地。在“蝈蝈吃白菜”“兔儿吃萝卜”等剪纸中都能看出蔬菜的品种。有的农家会在院子里种石榴树、枣树、葡萄等,在“石榴”“鼠吃葡萄”等剪纸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石榴的果实籽多饱满,寓意子孙绵延兴旺;枣树产的“枣”谐音“早”,一般有早生贵子之意;葡萄其果实多粒成串,表示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种一颗葡萄种子,结上万个葡萄果实,寓意一本万利。
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出于母爱便有了很多与孩子相关的剪纸。“抱鸡娃娃”中,“鸡”谐音“吉”,寓意抱住吉祥;“娃娃玩虎”剪纸反映了晋南的尚虎习俗,虎被视为镇妖辟邪、保佑平安的兽中之王;“五子夺魁”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在古代凡为父母者都希望子孙能状元及第,然而状元全国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图案常作大儿手中持一盔帽,“盔”與“魁”谐音,夺盔即象征高中状元;还有“娃娃敲鼓”“娃娃打狗”等剪纸。都记载了孩童幼年时惹猫逗狗的淘气时光。
晋南人喜欢看戏,逢年过节或村中有人办喜事便会请来戏班子演几处折子戏以表祝贺。“西游记”“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西厢记”“天仙配”等剪纸,都来自日常观看的戏曲艺术,并将这经典的戏曲故事用剪纸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些经典故事传达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日常生活就是在这种忙碌和闲暇中不停地交替行进,生活虽平凡,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在农耕文化生活中,男耕女织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分工,使妇女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她们创造和传承了最原始的民间剪纸艺术,通过这种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默默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
2 晋南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的不可分割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汉书》上有“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之说。这种礼仪活动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之中,成为一种固定的民间习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春节期间的晋南农村,洋溢着喜庆之气,家家户户窗上贴上了窗花,门上装上了楹联、贴上了门神,门楣上贴上五彩门笺,红红绿绿的色彩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贴鱼,贴鸡,贴虎,贴各种花卉、飞禽走兽。贴鱼和鸡,暗喻吉庆有余。而虎则是一种瑞兽,具有辟邪保护的作用。
正月十五元宵节,该日是满月,即“望”日,象征团圆、美满。在晋南,元宵节这一天家家门前都会挂上大红灯笼或者各式彩灯,还有千姿百态的大型灯展活动。有的彩灯上张贴丰富多彩的剪纸,有的彩灯上的剪纸以影随形而转动,这便是“走马灯”。走马灯上一般贴戏曲人物剪纸,剪纸人物面向旋转的方向,在风力作用下不断旋转,活灵活现,极为生动。
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等。五月万物复苏,毒虫四处活动,稍不留神便受其害。在晋南,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剪“鸡啄蝎子”“七星剑斩蝎子”等剪纸。有的则要贴“符”,“符”上刻印:“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四盅,送蝎千里化为尘。” 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起源于天体星辰崇拜,是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的范畴。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于七月七晚上在天河鹊桥相会,那天我们看不到喜鹊,天空还会下小雨。这种鹊桥相会传递了中国劳动者对忠贞的爱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产生了一系列的“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爱情剪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名仲秋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民间有祭月的风俗,这是一年五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在晋南,人们到了晚上会把各种瓜果和月饼摆在桌上,进行祭月、拜月、赏月,还有在供月神的月饼上贴“玉兔”“嫦娥”等剪纸的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有祈盼丰收、幸福吉祥之意。
3 晋南民间剪纸中原生态符号的表达
吉祥图形即带有吉祥意味的原生态图形符号。庄子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喜庆之征。”《说文》中有“吉,善也”“祥,福也”的说法。吉祥图形围绕“吉”和“祥”的文化内涵演变,传达“吉利”“祥和”的祝福和祈愿。在吉祥图形符号上,常取具体的物象,通过象征、谐音、表号等手法,来表示抽象的吉祥概念。在晋南地区民间剪纸艺术中,有大量的吉祥图形符号。
吉祥图形是民间剪纸的一种美好的表现。在晋南地区民间剪纸中,有大量的以蛇、龙、鱼、鸟、蛙、虎、鼠等动物为主题的图形符号。如剪纸中的“蛇盘兔”“鹰啄兔”“龙凤合欢”“二龙戏珠”“鱼戏莲”等大量的动物纹样,表现手法非常大胆,超凡脱俗,风格粗犷、朴拙,充满了原始的野味。在“蛇盘兔”和“鹰啄兔”剪纸中,兔产子多代表子嗣昌盛,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小龙”一说,而鹰充满了勇猛奋斗之态,因而蛇和鹰表达了保护之意。这两幅剪纸蕴含着保佑子孙繁荣昌盛之意。剪纸“鱼戏莲”中,鱼与“余”谐音,比喻人们生活富足有余。鱼还具有较强的生命繁殖能力,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幸福生活的愿望。鱼离不开水的这一自然现象,是对夫妻间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鱼与莲花的剪纸“鱼戏莲”,常作为婚庆时的喜花,有夫妻和睦、早生贵子的寓意。这类剪纸纹样的表现,实际上就是黄河流域远古氏族部落的融合兼并和外婚制的民俗表现原型。
4 晋南民间剪纸乡村风格特色
晋南民间剪纸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剪纸作品素材来源于农村生活中的农作物、劳动场景、日常生活、民俗生活和戏曲文化艺术。生活中美的事物,成为源源不断的创作主题,使劳动人民创作出了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
晋南民间剪纸根据题材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剪纸作品。剪纸的造型大多都是横构图、竖构图形式,对称形式的剪纸较少,组合型剪纸较多。戏曲人物剪纸造型比较独特,襄汾戏曲人物剪纸具有“皮影剪纸”之称。由于受到侯马皮影艺术的影响,晋南一带的戏曲人物剪纸大多都具有侧脸、一眉、一眼的造型特点。
晋南民间剪纸的色彩基本都是单色剪纸,但单色具有五个色彩体系,使用纯度较高的鲜艳的色彩,有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等。单色剪纸通过镂空与背景的白色或其他色彩相衬,形成对比。晋南民间剪纸的色彩以黑、白、红、黄、青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五行观念的色彩体系。“东方青色主木,西方白色主金,南方赤色主火,北方黑色主水,中央黄色主土。”这样的阴阳五行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民间色彩艺术世界。
5 结语
晋南地区民间剪纸艺术是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产生的,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间文化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文化积淀。晋南地区民间剪纸不仅有吉祥寓意的花鸟鱼虫,还有感人的人物故事情节,用五彩的颜色装点生活空间,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氛围。晋南民间剪纸不仅蕴含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信息,而且还是世界民族的文化积淀。这一门口传身授的艺术,将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延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靳之林.绵绵瓜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贾红杏,女,山西襄汾人,研究生,副教授,从事装饰艺术设计及民间美术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