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纪实类综艺的清新突围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的推出,打破了原有的纪录概念壁垒,以真人秀与纪录片结合的节目形式完成创新。这款综艺节目在追求爆款与流量的综艺市场中如一股清流,凭借“无剧本”模式、贴合的选材、精简的人员设置和精良的制作成功突围,制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关键词:综艺节目;《奇遇人生》;创作亮点
  《奇遇人生》是由腾讯视频推出的一档明星纪实真人秀节目,由柳翰雅担任固定主持,知名纪录片制作人赵琦担任总导演。每期节目邀请1至2位嘉宾,前往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旅行目的地,与当地人连接,进而度过一段奇妙又温馨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嘉宾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的思维碰撞,表达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产生对人生的感悟和再思考。作为一档真正慢下来让观众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感受本心的原创网络综艺,《奇遇人生》一经播出,便在众多娱乐综艺节目的夹击中突出重围,以其清新质朴的创作风格获得2018年第十九届中国视频榜之年度真人秀等殊荣,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节目的模式、内容、视听语言、意蕴等来展现其创作亮点。
  1 “无剧本”模式凸显最大化的真实
  在新传媒生态不断演进的背景下,纪录片逐渐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一批新的各种题材的纪实类节目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例如美食题材纪录片《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生门》,传统文化类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不少选秀类节目也推出记录选手幕后故事的衍生综艺,同样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结合的形式越来越得到受众的认可,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奇遇人生》打破了原有的纪录概念壁垒,采用真人秀与纪录片结合的节目形式,让纪录片最大的特点“真”,与真人秀强调的“真”不谋而合。全程没有剧本依托,不依靠导演组设置的固定游戏和任务来推进节奏,而是顺着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发展搭建叙事节奏,[1]最大化地凸显真实的魅力。
  相比其他真人秀,《奇遇人生》没有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卡,没有刻意的游戏环节,没有奖励惩罚措施,也没有廉价煽情或恶搞,它的镜头只是把客观事实记录下来。创作团队甘愿舍弃娱乐性,回归真实与自然,非常具有勇气与责任心。[2]节目并没有刻意把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真实生活中的矛盾、碰撞、冲突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得以体现,这种纪实的不确定性反而带来了戏剧效果,跌宕起伏的事件牵动观者的心,使他们得到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此外,主持人阿雅温暖阳光、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也起到了让嘉宾卸下包袱、釋放真实自我的作用。在观众看来,两人聚在一起诉说故事、完成心愿,更像是许久未见的朋友,在这样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中,嘉宾可以快速消除紧张和不安,流露真实的情感,使节目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2 贴合的选材及嘉宾打造优质内容基础
  如今,综艺节目更新换代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曾经红极一时的竞技、婚恋、益智类综艺节目收视率大大缩水,相反,各类“慢”综艺蜂拥而起,其中旅行类真人秀独占鳌头,例如《花儿与少年》《爸爸去哪儿》《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都在收视市场上取得过较高的成绩。追究其原因,首先,旅行类真人秀以其安静祥和的气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其次,随着生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旅行这种放松方式,向往诗和远方,旅行类综艺恰好满足了观众的新鲜感和好奇感,通过镜头,观众可以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生存状态,从而开阔眼界、净化心灵。
  《奇遇人生》与其他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旨在“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没有一群高流量的明星常驻,也没有频繁的笑点,节目立足内容,通过温馨动人的故事达到对自我的探索和思考,深深地触及嘉宾及观者的内心。导演赵琦在采访中也说道:“节目最初的设计,是希望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加不同的世界、更加丰富的世界,让那些生活比较雷同的一群人去认识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3]
  节目之所以能取得良好反响,与内容的选材及人员的设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奇遇人生》力图与社会话题深度结合,打造有情怀、高立意的节目形象。其中,有对自我的挑战、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顿悟和对梦想的坚持等主题。例如,窦骁在恶劣的环境中不顾艰难险阻,登上陡峭的查亚峰;徐熙娣到非洲草原探访大象孤儿院,与志愿者一起照顾小象;毛不易和音乐治疗师一起探望临终老人和重残身障者,用音乐为他们疗伤;范晓萱来到喀纳斯,和民族音乐人共唱母亲之歌;陈学冬深入云南山区,与大山放映员为当地人义务放映露天电影,重回经典。每一个嘉宾都与节目主题高度贴合,每一次探索之旅都精准地激发出他们更真实的自我。另一方面,许多综艺节目为了吸引粉丝的关注,通常会邀请人数较多的“嘉宾团”参与节目,通过强大的粉丝效应提升收视率,但是在这看似平等的体系中,一些性格内敛、寡言少语的嘉宾,如果在节目中没有足够多的画面,才华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反而会引起粉丝的不满和抱怨。而《奇遇人生》每期节目只邀请1至2位嘉宾,利用精简的人员设置深度挖掘他们不被观众所知的一面,从而建立新的认知模型,丰富人物形象。
  3 精良的制作营造内外美感
  大量文艺作品的涌现,不断培养着受众的审美意识,令他们对节目的艺术性及观赏性的要求逐渐提高。据统计,2018年上线的网综节目共385档,同2017年上线的197档的数量相比呈爆发式增长。虽然综艺节目的数量不断上升,但《奇遇人生》以其精良的制作、真诚的态度、强大的幕后团队,在众多网络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奇遇人生》既向外满足了受众视觉上的需求,打造高级的画面质感;又向内满足了心理上的需求,体现深刻的意蕴和人文关怀。这场视觉上的盛宴以及带来的心灵上的升华,使受众与节目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进而得到一种审美满足。   3.1 丰富饱满的镜头语言
  《奇遇人生》采用了电影级别的摄影设备和先进的航拍技术,使俯瞰、局部特写、延时摄影等拍摄方法得以实现,画面的优美感和细节抓拍的准确度使人仿佛在看一场大片。细致入微的镜头捕捉和别具一格的光影描绘也带来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例如,徐熙娣和阿雅在夕阳的映射下随着音乐起舞,这里采取逆光拍摄的方法,烘托梦幻迷离的氛围,高度贴合非洲的地域特征;其次,运用留白让观众静下来思考,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及大量的长镜头纪实手法,充分展示生活本来的样貌,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体验。
  3.2 收放自如的背景音乐
  音乐元素是综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烘托节目效果、增强感染力的作用。除了采用有版权的音频,《奇遇人生》还大胆运用真实生活中的声音,将其录制下来当作背景音。例如,阿雅和春夏在街头偶遇跳著踢踏舞、演奏乐器的民间艺人,之后画面与声音分离,但依旧以民间艺人演奏的歌曲、踢踏鞋发出的节奏声为配乐,使情绪得到延伸,画面更加立体,如春风化雨般感染观众。
  3.3 直击人心的文案设计
  《奇遇人生》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精彩的文案设计功不可没,有力地佐证了综艺旁白并不只起解说的作用,节目海报也并不只是美丽的照片,而是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引发大众共鸣。“旅行不是去到那里,而是找到自己”“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登山,是与自己一次安静的对话”,这些耐人寻味的文案,在增加节目深度的同时,也使娱乐元素与文化内涵很好地融合起来。
  3.4 回味无穷的哲学意蕴
  第二期节目里,春夏追逐风暴的过程并不顺利,一直陷入“差那么一点就要得到”的怪圈中,但她崩溃后突然醒悟:“我们多么想要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根本就不纯粹,我们根本没有享受这个过程。”
  确实,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拼命往前冲,沉醉在阶段性的胜利带给自己的短暂喜悦中,如果不幸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会产生悲伤、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结果的重要性已然超过了过程的乐趣。春夏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她最终停了下来,勇敢地接受现实,享受过程,并得到了大自然的赠予——一场美到让人失语的粉紫色晚霞。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没有刻意赋予事件意义,在客观内敛的镜头中,不同观众从思考中获得的答案或许不一样,但每一个答案都是有意义、值得回味的。
  4 结语
  《奇遇人生》将真人秀与纪录片紧密结合,用看似平静的呈现方式,击起内心片片涟漪,带给观众人生的启迪与智慧。这样一档治愈系“慢”综艺节目似饕餮盛宴之后的清粥小菜,令观众如沐春风。[4]
  参考文献:
  [1] 熊仁国.我国慢生活综艺的现状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8(19):86-88.
  [2] 熊仁国.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现实关怀及社会反思——以《茶道真兄弟》为例[J].传媒,2017(05):64-65.
  [3] 封亚南.专访《奇遇人生》总导演赵琦: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J].电视指南,2019(06):40-43.
  [4] 安晓燕.对国内“慢综艺”节目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8(08):4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