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运用简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已经开始急剧上涨,高层建筑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建筑行业,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材料,其混凝土构件是建筑结构最主要荷载承力的组件。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与对策,更好的为混凝土施工和管理服务。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问题;对策
  一、对我国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分析
  混凝土前期准备工作决定混凝土浇筑施工及后期的质量,是最直观、有效的体现,所以应将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做到全面、完善。在混凝土施工准备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保证每项准备工作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不能盲目无章施工。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项准备工作都经过严格的检查,为混凝土的后期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打好基础。
  2.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直观体现。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应注重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混凝土浇筑高度应控制在两米范围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材料,混凝土的搅拌速度、搅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搅拌顺序可由混凝土中心向边缘进行。
  3.混凝土运输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运输技术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关注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是通过继续设备来完成的,但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如果运输时间短,混凝土难以凝固,如果时间长,会使得混凝土提前凝固。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利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搅拌,如果在搅拌时出现冷缝问题,在搅拌时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解决冷缝,直至看不见浮浆为止。
  二、建筑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一方面能够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另一方面是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如果施工人员的错误使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将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也在对混凝土强度方面有着具体的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大多数单位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艺,并习惯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两批集中浇筑;若要求梁柱节点单独浇筑,会因浇筑时日不易控制而导致质量事故,且节点区与梁板间分隔也有难度。对此问题虽然有很多处理方法,但还未得到统一规范的做法。
   3.梁柱节点的施工问题
   梁柱节点的施工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使整个建筑工程留下隐患。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保证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次序
   房建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次序首先要重视的是布料的施工顺序,通常情况下,布料的施工順序都是由远到近。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要尽量保证一次性成功,而且要从一边逐渐推进。在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要高度重视施工设备的放置,混凝土的输送泵要尽量放在浇灌的正中央位置。假如工程的浇筑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直接浇筑,那么就要尽量做到边浇筑,边拆管,在浇筑时要从两边向中间施工,保证水化热能的散发。
   2.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均匀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至浇筑地点要及时入模;浇筑时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异常,比如均匀性或者稠度等有较大变化,则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浇注柱或者剪力墙等构件时,要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浇筑时将混凝土从料斗内直接卸出,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内;如果浇筑竖向结构,则其高度要控制在3m以内,并且下料时要利用串筒、斜槽或者溜管等辅助设备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支架、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松动或变形等异常时,浇筑作业要马上停止进行加固,修整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发现钢筋垫块出现移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无法保证、预留孔洞出现位移等情况,同样要及时修整再浇筑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堵泵拆管的问题,要在拆管前用麻袋或者模板接住泵中倒出的混凝土,再将混凝土抬至正在浇筑的位置。
   3.振捣作业
   振捣作业包括两种方法,即垂直振捣与斜向振换,所谓垂直振捣是指振动棒垂直于混凝土表面;而斜向振捣则是指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形成约40度的角度。振捣作业过程中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快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表面混凝土先被振实,而下层的混凝土未被振实,从而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慢拔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在振动棒抽出过程中混凝土可以将其所造成的空洞填满。混凝土振捣时为了保证上下振捣的均匀性,最好将振动棒进行幅度较小的上下抽动。柱与梁结构的混凝土要分层浇筑,为了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在振捣上层时要注意插入下层5cm,并且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就应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过短则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通常每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10s左右,或者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在排列振动棒的插点时要保证其均匀性,移动次序可以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错式,不过两种方法不得混用,否则容易出现漏振等问题。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控制在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1)为防止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大于其内部水分上升至表面的速度,要采取相应的降低蒸发速度的措施,尤其是在高温、大风、低湿度的作业环境中,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塑性收缩裂缝。如果在夏季施工,可以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或者润湿模板、利用挡风、遮阳、雾等设施进行降温保湿,还要注意尽量缩短混凝土浇捣至养护的时间。
   (2)可以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水加热至100℃,控制骨料的平均温度在65℃以内:先拌和水与骨料,直至拌合物的温度低于40℃再掺入水泥进行拌和;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而言,注意控制其浇筑温度不得超出35℃;而大体积的混凝土则至少要低于15℃。
   (3)混凝土运输、浇筑的设备也要注意采取遮挡或者洒水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在一周以上;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宜控制在10~15℃。
  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整个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是直接影响整个房屋工程的质量。受到房屋建筑工程较长、施工复杂的影响,混凝土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施工人员想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2]周伟权.论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3]张丹.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新发展[J].商情,2013(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