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等对普通高校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本文阐述了体育俱乐部改革的内涵及特征,并结合学校实际,对啦啦操俱乐部式教学的目标、形式、内容、评价等展开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俱乐部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在教育改革与“啦啦操热”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力求探索啦啦操俱乐部改革新篇章。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  啦啦操  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158-02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顺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安徽中医药大学也积极参与到体育俱乐部改革的浪潮中。啦啦操自传入中国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近两年啦啦操的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把“经典咏流传”音乐作为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再次掀起了全国校园啦啦操热潮。同年9月,首批全国啦啦操课题立项启动,推进了全国啦啦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1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1.1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概念
  体育俱乐部是在一定的运动区域范围内,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群自主聚集在一起,相互协作又彼此独立,为培养运动兴趣、增进健康、提高综合素质而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引领的前提下,学校体育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自助式”的上课时间、课程学习内容以及任课教师,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意愿自主的选择运动时间、任课教师、学习内容而形成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体育俱乐部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任务,既具有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又具有组织管理的相对稳定性[1]。
  1.2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特征
  体育俱乐部教学既包含教学性、健身性、相对稳定性的体育教学基本特征,又包含自主性、效益性的俱乐部特征。学校体育教学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计划,保障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体现出俱乐部教学的教学性特征;学校体育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开展体育活动决定了其具有健身性特征;学校场地有限、相关管理制度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行,使得体育俱乐部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情况、个人意愿自由选择较为理想的上课时间、上课内容,体现了俱乐部教学的自主性特征;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显现出了俱乐部教学的效益性特征。
  2  啦啦操俱乐部教学的目标
  啦啦俱乐部式教学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不仅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此外,通过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自主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课堂中转换学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生生教学,通过探究式、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责任担当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啦啦操俱乐部教学的形式及内容
  3.1 啦啦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运动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外体育课程化,形成学、教、练、赛为一体的课程系统。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建立的新型教学形式,既打破传统又保留传统,学生的课程学习完全体现出积极主动性。课外运动训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系统训练,课外训练课程化可化解学生课外训练与课内体育学习的时间冲突,保障学生的基本利益,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教学和训练。
  3.2 啦啦操分层教学
  啦啦操俱乐部的授课施行小班制(30人左右)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将学生分成初、中、高级会员,同等级别的会员在同一个班级上课,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之间因过大的差异性造成的“学不会”、“太简单”等问题。其中,初、中级会员为不同层次的普通学生,高级会员为运动训练队的学生,初、中级会员每周至少学习2课时,高级会员至少学习6课时,会员级别可根据个人学习状况相互转化。
  3.3 啦啦操俱乐部的教学内容
  不同级别的会员学习内容不同,初级会员侧重于学习基本手位、步伐、乐感以及简单的套路组合,中级会员侧重于学习动作较为复杂的套路组合以及动作的创编,高级会员主要针对于比赛内容进行训练。所有级别的会员在课堂中都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帮助学习,班级会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意愿或轮流承担热身活动、拉伸放松、教学任务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受之以渔的能力;课程设置分组,小组成员相互练习、纠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每个班级每次课都融入体能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啦啦操俱乐部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可以衡量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啦啦操俱乐部式教学评价打破传统教学评价,不再仅仅的把技能考核作为评价的唯一,它还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性、进步幅度、身体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体能的成绩直接制约着总成绩。最终考核包括初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个部分,同时注重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最大限度的达到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
  5  结语
  目前场地器材不够完善,啦啦操俱乐部的教学均在田径场进行,音乐的播放效果欠佳,缺少学生自我审视技术动作的一面镜。由于首次尝试俱乐部改革,选课系统尚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线上自由选课,上课时间和会员级别需要教师人工登记,导致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于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建议配备打卡装置,便于了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作为评价过程的重要参考。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运动项目只知其名,选课也比较盲从,走进课堂甚至不知道要学的技能为何物,建议在学生选课前开展一些“认识体育”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因為“了解”而选。
  参考文献
  [1] 张瑞林.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特征及实施方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91-94.
  [2] 盛怡,杨洪,缪律.美国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启示——以布莱恩特大学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6):90-94,100.
  [3] 张建宇.学分制下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12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666.htm